居恒出处几曾安,每念君亲报答难。
未熟黄粱催枕警,半生素食耐毡寒。
荷戈莫遂从戎愿,筹笔谁将借箸看。
憔悴年来双鬓改,敢同局外作旁观。
居恒出处几曾安,每念君亲报答难。
未熟黄粱催枕警,半生素食耐毡寒。
荷戈莫遂从戎愿,筹笔谁将借箸看。
憔悴年来双鬓改,敢同局外作旁观。
这首诗《岁暮书感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家庭、国家的深切关怀与感慨。
首联“居恒出处几曾安,每念君亲报答难”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与对家人的深深挂念。诗人感叹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找到真正的安定,心中总是牵挂着君王和亲人,想要报答他们的恩情却感到力不从心。
颔联“未熟黄粱催枕警,半生素食耐毡寒”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他虽未享尽荣华富贵,却也深知其中的苦楚。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以简朴的生活方式自处,忍受着寒冷,这既是对物质条件的描述,也是对精神坚韧的体现。
颈联“荷戈莫遂从戎愿,筹笔谁将借箸看”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他渴望为国效力,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从军的愿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借助笔墨来思考国家大事,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尾联“憔悴年来双鬓改,敢同局外作旁观”则展现了诗人年华老去,身心俱疲的状态。面对国家的困境,他不敢置身事外,而是选择继续关注并为之努力,即使付出的是自己的健康与青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个人生活境遇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国家的深切忧虑和责任感,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家国情怀。
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
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
芳草一年空路陌,绿阴明日自池塘。
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屣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