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其二》
《甲寅西归江行春怀十首·其二》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薄晚东风一岸巾,波光挟日战龙鳞。

寻思来往成何事,只向人间得此人。

(0)
翻译
傍晚时分,东风吹拂着岸边,波光粼粼的水面仿佛与太阳争斗,如同龙鳞般闪烁。
细细想来,来来往往之间又能成就什么呢?只在这世间寻得这样的人物。
注释
薄晚:傍晚,黄昏时刻。
东风:指春天或东方吹来的风。
一岸巾:形容江边或湖畔的景色。
战龙鳞:比喻波光与日光交相辉映,如龙鳞般闪亮。
寻思:深思,仔细考虑。
成何事:有什么意义,能达成什么。
只向人间:仅仅在人世间。
得此人:得到这样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江行之美,融合了对往昔时光的追思和对特定人物深情怀念的情感。诗人运用“薄晚东风一岸巾”设定了一种静谧而柔和的景象,"波光挟日战龙鳞"则展现出水面上阳光与波光交织,仿佛有龙凤争艳之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寻思来往成何事”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经历的反思与无奈感,似乎在询问那些往日的情谊、事件,最终都化作了什么。这种情感的流露,不免带有一丝悲凉。

而最后“只向人间得此人”则突显出诗人心中那份对某位人的深切怀念与渴望。在这纷扰的人世间,能够得到这样一位可贵之人,是多么不易。这里所表达的情感是如此的真挚和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复杂的情怀,同时也彰显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寄怀乡园游好五首.病中答吴明卿见赠二首·其五

一病秋能抱,孤吟夜可残。

采芝吾未得,视草尔其难。

瑶瑟人间思,金茎露下看。

广陵涛足赋,江色不胜寒。

(0)

二华篇

我闻西极之精忽堕地,化为巨石如天长。

孤根倒插黄河底,奇峰直耸天门旁。

天门牛女不敢渡,斗域羲龙那得翔。

上帝闻之恶其彊,擘为二华遥相望。

太者在西少者东,千崖万岭盘晴虹。

东来不得数泰岱,西去那复夸崆峒。

中有紫髯白晰三五公,手持绿玉披芙蓉。

有时踏天跨白鹿,镇日鞭石挥青龙。

零露不断仙人掌,古雪常吹玉女峰。

忽见悲风万里来,苍螭赤蛟何雄哉。

金鳞乍开似飞电,怒角并斗如奔雷。

惊沙飘忽天柱动,狂飙迅急坤轴摧。

玉女散发乱峡走,仙人赤脚沧海回。

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

黄河直上峰头坐,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

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

白日不闻父老哭,青天唯见魍魉舞,二华二华谁能主。

我闻李侯佩玄珠,截日飞霜天下无。

侯今跃马函关去,礼隆招摇为前驱。

千峰明月乱相逐,万里白云惊且呼。

侯之往矣何为乎,为我停车华山隅。

手挈蛟螭山下趍,仗剑一一数其辜。

山之摧者叱其立,黄河在手如持盂。

山上芙蓉色不枯,仙人玉女复来吹玉竽。

侯也与之长相须,千秋万载同欢娱。

侯向二华去,听予二华歌。

二华未到歌先到,石走龙吟侯柰何。

(0)

五子诗·其一谢山人榛

谢生隐者流,偃蹇来京国。

朝游燕山东,暮游燕山北。

悲歌慨以慷,惊飙奋孤翼。

兴词日百篇,一一作者则。

嗟彼雕虫子,不得施颜色。

韦褐以掩形,藜藿不充食。

荣华烨人世,匪其心所惑。

卢生罹世网,救之一何力。

卒能脱其患,言者长叹息。

非吾策高踪,斯义久荆棘。

(0)

四怀诗·其一怀于鳞

渭水秦关天上回,使君持节驭风雷。

不妨万里无书寄,紫气常从西极来。

(0)

寄周台官二首·其一

南台分署沐恩初,官是畴人世业余。

龙吐珠玑天地转,星涂黄赤石甘书。

泰阶平处瞻云阙,玉漏清时直禁庐。

应有道人扣关者,试看紫气近何如。

(0)

病中秋日作四首·其四

愚公本自拙于谋,癖在烟霞况未瘳。

蝉响蛩鸣分昼夜,寒灰稿木混春秋。

医方百试增身病,藿食终年与世休。

责守一无聊自慰,且忘倭寇过苏州。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