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游边》
《送僧游边》全文
唐 / 姚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师向边头去,边人业障轻。

腥膻斋自洁,部落讲还成。

传教多离寺,随缘不计程。

三千世界内,何处是无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yóubiān
táng / yáo

shīxiàngbiāntóubiānrénzhàngqīng
xīngshānzhāijiéluòjiǎngháichéng

chuánjiàoduōsuíyuánchéng
sānqiānshìjiènèichùshìshēng

翻译
师父前往边境地区,那里的居民修行障碍较少。
他们以腥膻之物为净,部落间的交流也得以继续。
传教者常常离开寺庙,随遇而安,不计路程远近。
在这广大的三千世界中,何处才能找到没有生死轮回的地方?
注释
师:指宗教导师或教师。
向:前往。
边头:边境地区。
业障:修行中的障碍,如罪孽、迷惑等。
腥膻:指不洁净的食物,这里可能象征世俗欲望。
斋:斋戒,净化心灵。
部落:古代社会组织单位。
讲:交谈,交流。
传教:传播宗教信仰。
寺:寺庙,宗教场所。
随缘:顺应机缘,随遇而安。
程:路程。
三千世界:佛教术语,形容宇宙广大。
无生:佛教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边疆地区的景象,展现了僧人的修行与对佛法的传播。开篇“师向边头去”直接指出了主体行动的方向,这个“边头”可能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缘,更有文化和信仰的边界。紧接着“边人业障轻”则透露出边疆地区的人民心中的烦恼较少,可能更加纯净。

接着“腥膻斋自洁”表明僧人的生活环境虽然简单,但依然保持着清净;“部落讲还成”则说明僧人在当地传授佛法,得到了部落民众的认可。"传教多离寺"一句,既指出了僧人的足迹遍布,也隐含了僧人不拘泥于固定庙宇,而是随缘传道。

最后两句“三千世界内,何处是无生”则是对佛法中的“无生”概念的提及。在佛教中,“无生”指的是涅槃状态,即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这里诗人通过这种哲学性的提问,似乎在探讨在这个广阔而复杂的世界中,是否存在一个可以达到“无生”境界的地方。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僧人的行脚,更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姚合

姚合
朝代:唐   号:称“姚   籍贯:陕州硖石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寄苏仲吕

论交见弟旧,握别已多时。

三复长公赋,谁赓幼妇词。

梦魂迷去路,警柝起遐思。

残腊梅先破,从他点鬓丝。

(0)

翠岩亭

寻盟逢妙躅,步屧过名林。

鸟识初来客,云窥独往心。

灵岩苍霭合,古碣翠苔深。

最是披襟好,携觞得共临。

(0)

题凤埕八景·其六碧海连天景

观水东南到海滨,波澜万颂渺无边。

祝融一怒山翻雪,飓母初呈浪拍天。

日落鱼龙腾雾涌,夜沉星斗弄波妍。

五湖纵阔难为水,笑却精衔与血鞭。

(0)

动星隐钓西南沙

蓝川流水杏花初,城市心尘肯到无。

箬笠蓑衣烟雨去,老翁依旧一狂奴。

(0)

集郭梦菊膳部席上赋此·其二

碧山溪径静,见月自徘徊。

洞里寒梅落,楼头短笛催。

红尘江北去,孤雁幕南来。

芳草庭前绿,惟馀沧海隈。

(0)

星岩二十景·其一石室龙床

石床深处有龙蟠,钟乳参差滴溜寒。

岩壑虚灵容久蛰,芳春霖雨看瀰漫。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