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
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徵。
畴昔希道念,而今果天矜。
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
焉用过洞府,吾其越朱陵。
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
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徵。
畴昔希道念,而今果天矜。
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
焉用过洞府,吾其越朱陵。
这是一首充满道家色彩的诗歌,描绘了诗人与神灵交流、修仙索隐的境界。"怡神在灵府,皎皎含清澄"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深处的清明,这里的“灵府”可能指的是心灵的深处或者是通往仙界的入口。
"仙经不吾欺,轻举信有徵"则显示了诗人对修仙之道的笃信,以及对于成仙征兆的期待。这里的“仙经”指的是修炼成仙的秘籍或指导书,而“轻举”则表明达到某种境界后,成仙变得容易。
"畴昔希道念,而今果天矜"这一句,则是诗人对过往修行时的渴望与现在已经获得神恩的喜悦。这里的“畴昔”指的是过去,“希道念”表达了对道的向往,而“而今果天矜”则说明现在已经得到了天赐的帮助。
"岂非阴功著,乃致白日升"这一句强调了积累阴德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修为能够带来光明正大的成就。这里的“阴功”指的是不求回报、默默付出的善行,而“白日升”则象征着光明与提升。
最后两句"焉用过洞府,吾其越朱陵"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仙界的向往。这里的“洞府”可能指的是通往更高境界的入口或者是道家修炼的地方,而“朱陵”则是一种仙境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追求永恒生命的渴望,以及对道教修行方法的信任和向往。
五十之年又过三,依然白发照青衫。
年来大起山林兴,任达从教笑阮咸。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壤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