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终年五亩,结茅何日三间。
正拟萤飞自照,真成鸟倦知还。
抱瓮终年五亩,结茅何日三间。
正拟萤飞自照,真成鸟倦知还。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抱瓮终年五亩”,以“抱瓮”这一动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终年劳作于五亩之田的情景,体现了其对土地的深情和对农耕生活的执着。接着,“结茅何日三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拥有一个简朴居所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正拟萤飞自照”一句,运用了萤火虫自发光的形象,寓意诗人希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同萤火虫般照亮自己的心灵世界,追求内心的光明与自由。最后,“真成鸟倦知还”则以鸟儿飞行后知倦而归巢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和对回归内心平静状态的渴望,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顺应自然,返璞归真”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看东风、天上放梅开,经岁又新成。
笑柳眼迷青,桃腮改白,蝶舞尘惊。
任是万红千紫,无力与春争。
想建章鳷鹊,犹是残霙。
不比腊前憔悴,拨寒炉榾柮,茶薄烟清。
快玉龙战罢,四野迥收兵。
望红花、扶桑国里,玉玲珑、□□海天平。
晴窗下,疏疏花雨,滴滴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