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善世禅师游方归朝》
《善世禅师游方归朝》全文
明 / 朱元璋   形式: 古风

前年拜辞去,今春二月归。

未闻湖海阔,但见禅眸辉。

踏雪来朝觐,家风祖佛规。

默坐各无语,方寸究徘徊。

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

独翁任清净,愚俗多险危。

奸猾不善死,到处冢累累。

尔心鉴此患,弃家永不回。

年年常作客,如蓬被风吹。

哀悯自天祐,仁深久必为。

切记无住相,与佛莫相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善世禅师游方归来的情景,充满了哲理和深意。首句“前年拜辞去,今春二月归”,简洁地勾勒出禅师离家远游,历经一年后返回的旅程。接着,“未闻湖海阔,但见禅眸辉”两句,以湖海的广阔反衬出禅师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之光,巧妙地展现了禅宗修行的境界。

“踏雪来朝觐,家风祖佛规”描绘了禅师归来的场景,他带着对佛法的虔诚与对家风的尊重,仿佛是朝圣一般。而“默坐各无语,方寸究徘徊”则通过禅师与他人相对无言的状态,暗示了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探索,方寸之间,思绪万千。

“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两句运用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象征着禅师归来时的喜悦与生机,同时也寓意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接下来,“独翁任清净,愚俗多险危”对比了禅师的清净与世俗的复杂,强调了心灵的纯净对于避险的重要性。

“奸猾不善死,到处冢累累”警示人们奸诈狡猾的行为终将导致不幸的结局,暗含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最后,“尔心鉴此患,弃家永不回”表达了禅师希望人们能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放弃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年年常作客,如蓬被风吹”描绘了禅师常年漂泊的生活状态,比喻人生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哀悯自天祐,仁深久必为”表达了对慈悲与仁爱的信仰,认为上天会保佑那些心怀仁慈的人。“切记无住相,与佛莫相违”则是对修行者的重要教诲,提醒他们要摒弃外在的执着,与佛法保持一致,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善世禅师的修行之路,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批判,体现了明代文学中对个人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关注。

作者介绍
朱元璋

朱元璋
朝代:明   字:国瑞原名重八   生辰:1328年—1398年6月24日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 ,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关系上,确立“不征之国”。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
猜你喜欢

巡边·其五

短衣匹马忆东征,早岁曾经古北平。

此日扬扬持使节,重来屑屑笑儒生。

车铃替戾卢龙塞,烟水空濛孤竹城。

且喜风尘洽亲故,金樽银烛共相迎。

(0)

盘山·其二

荒寺少人迹,客来情倍浓。

楼高危跨石,僧老健于松。

鸟语醒晨梦,山音续断钟。

崎岖崖下路,常有白云封。

(0)

感怀

柴门镇掩剑频磨,岁月惊心电影过。

拟结名流今日少,欲吟好句古人多。

疗贫无计空愁绝,作事常乖奈命何。

不信读书偏误我,几回搔首发悲歌。

(0)

辛未春月由温州至处州道上杂咏·其三

石门洞口白云封,飞瀑千寻挂碧峰。

空羡诗人谢康乐,浣纱二女几时逢。

(0)

武清道中

河水望南流,我舟向北征。

湍急不得前,如蚁磨上行。

长绳系桅顶,曳纤邪许声。

篙师船头立,浅濑努力撑。

天意复中阻,石尤忽怒鸣。

且前亦且却,水风激砰訇。

同舟客烦恼,心摇如悬旌。

迟迟行若此,何时达帝京。

余意独不然,虑怛心自平。

拂衣辞故国,携家泛大瀛。

瞬息数百里,高浪驱鲲鲸。

顿者受以渐,大造有权衡。

但求尺寸进,莫与天公争。

譬诸九仞山,覆篑功终成。

回顾沙渚畔,清梦鸥不惊。

(0)

任秋田明经读书祇园庵柯岩之游拟枉道过访骤雨不果诗以寄怀

绝磴苍茫俯碧浔,烟萝寂寞此登临。

已餐石气清诗骨,欲就禅花证佛心。

隔岸云山无鹤导,满湖风雨作龙吟。

归舟怅望江头路,杳杳疏钟度水深。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刘挚 段克己 张纲 陈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