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青山夹道花,柳迷幽谷有人家。
望连野色堪邀月,坐漱清溪可当茶。
傍水桃源仙地近,隔林渔火世途赊。
披襟今夕同君醉,愁绝何年泛海槎?
百里青山夹道花,柳迷幽谷有人家。
望连野色堪邀月,坐漱清溪可当茶。
傍水桃源仙地近,隔林渔火世途赊。
披襟今夕同君醉,愁绝何年泛海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句“百里青山夹道花”,以百里长的青山为背景,两旁点缀着繁花似锦,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接着,“柳迷幽谷有人家”一句,将视线引向了山谷深处,柳树掩映间隐约可见人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
“望连野色堪邀月,坐漱清溪可当茶”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自然风光与生活情趣。诗人想象着在广阔的田野中,与明月相邀共饮;坐在清澈的小溪边,以溪水为茶,享受着宁静与清雅。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傍水桃源仙地近,隔林渔火世途赊”则将想象推向更深远之处。傍水而居的桃源之地仿佛是仙境一般,与外界的尘嚣隔绝,只有远处渔火闪烁,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超越。
最后,“披襟今夕同君醉,愁绝何年泛海槎?”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此刻欢愉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面对未知的未来,诗人不禁思考何时才能再次泛舟海上,寻觅心灵的归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张子为人懒无对,遮手一官追行辈。
扑缘埃壤半年馀,亡补公家真合退。
病羸应念故园荒,连缄力扣中书堂。
琳宫分秩问天得,给舍便喜书敕黄。
沉疴返舍倏去体,涸鲋顺水回春塘。
壁间先挂陈处士,案上更寘铜炉香。
易编与我为四友,一段因缘殊不偶。
从容何止两岁期,自此相依当耐久。
清腴气貌俨如生,入京尚想骑驴行。
世间大事硬汉了,物有所重有所轻。
后来一曲愈可尚,不暇随人作卿相。
急归依旧白云乡,忍使猿惊空蕙帐。
东吴西华遥相望,海雾天风正摧荡。
无边花月自依春,来伴南湖诗酒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