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馀真定事如何,奉使仙槎初渡河。
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
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
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
扶馀真定事如何,奉使仙槎初渡河。
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
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
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圻在戊申秋季送别好友王啸龙等人时的情景,以及他对外舅李公伯行奉命出使英国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外交使命的想象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
首句“扶馀真定事如何”,可能暗指外舅李公伯行的使命涉及到遥远的国家和地区,暗示出外交事务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次句“奉使仙槎初渡河”借用神话中的仙槎,形象地描绘出出使海外的壮丽景象,同时也寓含着对未知的期待和挑战。
第三句“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描绘了异国他乡的夜晚,戍楼的号角声和异族的歌声交织,展现出异域风情,也流露出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友人的牵挂。
“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文明的敬仰,以及面对时空变迁和国事艰难时的感伤,泪水之中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最后两句“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诗人借酒浇愁,醉醒后发现身边无人,只有手中的长剑陪伴,表达了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知识分子的复杂心境。
燕子呢喃语。小园林、残红剩紫,已无三数。
绿叶青枝成步障,空有蜂旋蝶舞。
又宝扇、轻摇初暑。
芳沼拳荷舒展尽,便回头、乱拥宫妆女。
惊岁月,能多许。家山占断凫鸥渚。
最相宜、岚烟水月,雾云霏雨。
三岛十洲虽铁铸,难把归舟系取。
且放我、渔樵为与。
从此细斟昌歜酒,况神仙洞府无邀阻。
何待结,长生缕。
尽晴春自老,乍翠巘、出清流。
望杳杳飞旌,翩翩戍骑,初过边头。
幽花尚攲短岸,渐鸣禽、唤友绕行辀。
端有雕戈锦领,竞驰騕袅骅骝。凝眸。
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
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
玉觞正风味好,对幽香、堕蕊且消忧。
莫以纶巾羽扇,便忘绿浦沧洲。
风传秋信至。颤叶叶庭梧,飘零阶砌。年华迅流水。
况荣枯翻手,存亡弹指。谁编故纸。
论古往、英雄斗智。
在当时、唤做功名,到此尽成闲气。何谓。
生为行客,死乃归人,世同驿邸。十步九计。
空捞攘,谩儿戏。
忍都将、有限光阴萦绊,趁逐无穷天地。
我直须、跳出樊笼,做个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