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丧虽云久,吾犹及老成。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懒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
道丧虽云久,吾犹及老成。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懒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七言律诗。诗人在此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哲思。
“道丧虽云久,吾犹及老成。”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境。"道丧"意指道德或理想的消亡,"云久"则表明这一过程已经持续很长时间。诗人自称“吾犹及老成”,意味着自己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记得那逝去的时光和曾经的承诺。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这里,“如今”指代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状态,"各衰晚"形容夜深人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沦。"那更治刑名"则暗示在这样的夜晚,诗人反思过往,不再追求世俗的功名。
“懒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诗人的态度转变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懒惰"和"樗散"都是形容诗人放松、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而"疏狂托圣明"则表露了诗人内心追求精神自由,希望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达到某种高尚和清明。
“阿奴须碌碌,门户要全生。”最后两句,"阿奴"是对自己的一种亲切称呼,“须碌碌”则表达了诗人对平静、安稳生活的渴望。"门户要全生"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家宅完整无缺,保持一份完满和安全。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苏轼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楼台影里光如蓦,氤氲海气笼山郭。
踏青已过春未阑,别有芳菲趁行乐。
昨朝禁火家无烟,炊向枝头烘欲然。
扶疏槐柳千丛锦,最爱江南谷雨天。
暄风飘断官亭雨,杜宇啼红不知处。
好是东皇驻六师,朱旗绛节云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