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甘鲜或腐肠。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甘鲜或腐肠。
这首诗简洁明快,通过对比瓜和李的不同遭遇,表达了生活中的苦乐并存,味道的主观性,以及物质世界的变化无常。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蝇不吃瓜,可能是因为瓜还未成熟或已过时;而螟虫却在大快朵颐地享用着李子。这两者之所以不同命运,暗示了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接着,“苦淡谁知味,甘鲜或腐肠”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通过对比食物的五味,提出了一个哲理问题: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本质?“甘鲜”代表着美好与新鲜,而“腐肠”却是衰败与不堪。这个对比强调了事物内在价值的主观性,以及人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往往是片面且有限的。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映出深刻的人生观察和思考。
隼旟归洛知何日,鹤驾还嵩莫过春。
惆怅香山云水冷,明朝便是独游人。
天际山多处,东安古邑深。
绿田通竹里,白浪隔枫林。
诗有江僧和,门唯越客寻。
应将放鱼化,一境表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