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清风为扫门。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清风为扫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淡泊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选择在竹林深处,依傍岩石建造茅舍,巧妙地利用了竹林的疏密,既与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又能隐约望见远处的村落,营造出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
“闲眠尽日无人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悠闲与孤独。整日独处,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陪伴。这种状态,既是逃避尘嚣的选择,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和自我修养的过程。
“自有清风为扫门”,则赋予了自然以灵性,清风仿佛是诗人的朋友,主动前来为他清扫门户,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也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界的默契与融合。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清风扫门,更寓意了心灵上的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隐逸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贞女昔未字,脉脉处深闺。
容颜美如玉,中门未尝窥。
轧轧机杼声,朝斯复夕斯。
所志在女红,辛苦安得辞。
媒氏岂不营,所适匪其宜。
众口徒嚣嚣,矢心终不移。
冉冉岁云暮,芳馨愈菲菲。
君子慕高谊,寤寐以求之。
币交既成礼,桃夭良及时。
诸娣如云从,百两送于归。
川泽靡韩土,孔乐乃王畿。
令居且燕誉,永久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