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
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
不如归田园,万事付一醉。
挥觞赋新诗,诗成聊自慰。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贵。
意到语自工,心真理亦邃。
何必闻虞韶,读此可忘味。
我欲追其韵,恨无三尺喙。
嗟叹之不足,作诗示同志。
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
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
不如归田园,万事付一醉。
挥觞赋新诗,诗成聊自慰。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贵。
意到语自工,心真理亦邃。
何必闻虞韶,读此可忘味。
我欲追其韵,恨无三尺喙。
嗟叹之不足,作诗示同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深刻感悟与致敬之作。通过阅读陶渊明的集子,谢逸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生活态度和诗歌创作的钦佩之情。
首句“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点明了陶渊明与佛教高僧远公之间的关系,暗示了陶渊明在追求精神解脱与自然和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接着,“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两句,对比了世俗中的贤者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突出了陶渊明超脱尘世的境界。
“不如归田园,万事付一醉”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以酒解忧,这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逃避,也是一种对内心自由的追求。接下来,“挥觞赋新诗,诗成聊自慰”描绘了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创作诗歌的情景,通过诗歌来慰藉心灵,寻找精神的寄托。
“初不求世售,世亦不我贵”表明了陶渊明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世人的评价,这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而“意到语自工,心真理亦邃”则赞扬了陶渊明诗歌创作的高超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认为他的作品能够触及人心深处,传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最后,“何必闻虞韶,读此可忘味”一句,借用古代音乐的典故,强调了陶渊明诗歌的感染力,即使不听虞舜的韶乐,仅读其诗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和美感。谢逸表达了自己渴望追随陶渊明韵律的愿望,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只能通过作诗来表达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赞美,展现了谢逸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和精神自由的重视。
三十六峰高插天,来游谁不慕真仙。
幔亭旧事随流水,空自溪头唤钓船。
前日挥轻扇,今日御重衣。
重衣御则已,仍惊朝雪飞。
数峰起天末,练练生光辉。
有如老大臣,正色立玉墀。
风自山椒来,凛凛折我髭。
马上久驻目,感此良惨悽。
一昏复一晓,冉冉岁月移。
忆昨大观初,我始垂髫儿。
倏忽一弹指,面目生权奇。
今朝天上雪,宛作山中姿。
岂免三十年,侵我两鬓垂。
况此甲马动,忧端宿肝脾。
何当拨百忧,采采山中芝。
一洗稻粱气,摄身凌霏微。
春花与冬雪,俯视造化为。
去去宜努力,所幸今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