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应展骥,百里聊尔绊。
函继三异声,江述凭东观。
士元应展骥,百里聊尔绊。
函继三异声,江述凭东观。
这首诗通过“士元”与“吴可权长官”的对话,展现了士人之间的相互激励与对学问的追求。首句“士元应展骥,百里聊尔绊”,以“展骥”比喻士元(可能指吴可权)拥有千里马般的才华,即使暂时被束缚在百里之内,也难以掩盖其光芒。接着,“函继三异声,江述凭东观”两句,运用了典故,暗示吴可权在学问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厚的积累,如同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凭借东观(古代藏书之处)的丰富资源,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可权才华与学识的赞美,表达了对同僚或朋友在学术道路上共同进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相互鼓励、切磋学问的文化风尚。
帘捲秋光里。正黄花、亭亭冉冉,移来眼底。
超出红尘如此淡,始信陶潜归矣。
为料理、明窗净几。
醉后几回难采摘,费参详、幻迹知谁寄。
倩窄袖,欲扶起。萧疏骨格烟云气。
尽抛辞、蜂忙蝶闹,香清色腻。
彷佛骚人成落魄,瘦到十分难比。
剩一片、凄凉滋味。
要向西风留小像,傍阑干、月冷霜华细。
写不尽,个中意。
梨枣镌成,试听取、金声掷地。
思当日、笔花入梦,衍波叠几。
生面别开珠玉色,幽怀都杂烟霞气。
十年中、阆苑咏霓裳,挥毫易。暗鬼唱,凡夫避。
真宰诉,天公忌。总功名已渺,英华长粹。
叉手飞卿曾共捷,呕心昌谷原无异。
为留传、焦尾有知音,千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