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花飞飞几许,点点落帘钩。萍踪切莫逐波流。
端为那人愁。鸠妇呼晴还唤雨,晴雨总无由。
好携樱笋上兰舟。绿阴天际游。
杨白花飞飞几许,点点落帘钩。萍踪切莫逐波流。
端为那人愁。鸠妇呼晴还唤雨,晴雨总无由。
好携樱笋上兰舟。绿阴天际游。
这首《武陵春·春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情感。开篇“杨白花飞飞几许”,以杨树的白色花瓣随风飘舞起始,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点点落帘钩”一句,将视线聚焦于细小的花瓣落在帘钩上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细微之处,也暗示了时光流逝的痕迹。
“萍踪切莫逐波流。端为那人愁。”这两句转而抒发了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个人的深切思念。萍水相逢,随波逐流,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不可预知,而“端为那人愁”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愁绪的来源,是因思念某人而生。
接下来,“鸠妇呼晴还唤雨,晴雨总无由。”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鸠妇(即斑鸠)在天气变化时的忙碌与无奈,暗喻了人事的无常和不可控。斑鸠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其行为虽受自然规律支配,但人类的情感却往往难以预料和控制。
最后,“好携樱笋上兰舟。绿阴天际游。”诗人提议在绿荫覆盖的天空下,乘舟出游,享受自然的美好。这一建议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暂时摆脱烦恼、寻求心灵慰藉的一种渴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人们或许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暮春景色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时光、自然、情感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华人以娼为败风,东人以娼作奉公。
王家徵税夜夜同,公娼厅事明灯红。
插花盈头发一蓬,花布裹身舞氋氃。
贴腰作褥系腰后,人各一端摇玲珑。
比目交颈记点钟,无遮、无碍雌与雄。
从此烟花添故事,不须羞涩如吴侬。
海疆起戎马,七日陷全台。
争望王师至,慷慨蓝侯来。
舟楫上鲲身,风利布帆开。
指挥悉如意,澄清见将才。
小丑不足数,大敌何有哉!
海岱千里间,事后薙蒿莱。
最难戎幕里,帷幄储真材。
鹿洲蓝先生,文治佐鸿裁。
至今海山际,文章达上台。
谁知陵谷事,扫地如尘埃!
怀古心滋戚,感时心愈哀。
当初凭眺地,处处生莓苔。
三年兵燹内,楼舍为煤炱。
礼乐亦已废,坛庙况又灾。
鲁国有诸生,抱器耻徘徊。
招魂望漳浦,酌酒祭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