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天地间,肖貌则斯著。
刀亡利可灭,我独无新故。
譬造土偶者,泥水相依附。
泥溃复归土,曾闻昔人语。
今我与二子,假合为同处。
我动尔岂知,尔行我仍住。
生灭一曙间,那复由气数。
多君束缚我,遣作闲家具。
冰炭成哀乐,波澜生毁誉。
如今弃不将,不待将不去。
猛虎在山林,独往无怖惧。
至人如孩提,不学兼不虑。
我在天地间,肖貌则斯著。
刀亡利可灭,我独无新故。
譬造土偶者,泥水相依附。
泥溃复归土,曾闻昔人语。
今我与二子,假合为同处。
我动尔岂知,尔行我仍住。
生灭一曙间,那复由气数。
多君束缚我,遣作闲家具。
冰炭成哀乐,波澜生毁誉。
如今弃不将,不待将不去。
猛虎在山林,独往无怖惧。
至人如孩提,不学兼不虑。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体与外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生命的意义。诗人以“我在天地间”开篇,直接点出个体的存在状态,接着通过“肖貌则斯著”表达个体的独特性与存在感。
“刀亡利可灭,我独无新故”两句,运用了“刀亡利可灭”的形象比喻,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外部条件或环境发生变化,个体的本质特性依然不变。这种特性既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也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坚持。
接下来,“譬造土偶者,泥水相依附。泥溃复归土,曾闻昔人语”通过土偶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个体与外界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经历变化后回归本质的可能。这不仅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与转化,也暗示了个体在面对外界影响时,应保持自我本质的重要性。
“今我与二子,假合为同处。我动尔岂知,尔行我仍住”描绘了个体间的互动与关系,强调了个体行动的独立性与他人的感知之间的差异,以及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稳定存在。
“生灭一曙间,那复由气数”表达了生命短暂且不可预测的特性,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无常。
“多君束缚我,遣作闲家具。冰炭成哀乐,波澜生毁誉”这一部分揭示了外界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转化为个体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都是由外界事件引发的主观感受。
最后,“如今弃不将,不待将不去。猛虎在山林,独往无怖惧。至人如孩提,不学兼不虑”总结了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和挑战时的态度,强调了保持自我、勇敢面对、以及达到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同时,将“至人”比作“孩提”,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往往来自于最纯粹和未被世俗观念污染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个体与外界、自我与他人的复杂关系,以及在面对生命的各种挑战时,如何保持自我、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主题。
我自非卿法,何事为卿愁。
非卿之法,卿抑可不为吾忧。
若汝三更半觉,而肯一参万岁,月也应含羞。
弄影浮云上,圆缺总清秋。数花须,黏柳絮,汝风流。
差排蚁国,虾岛立地凤麟洲。
既道尼山出世,又召东山入梦,镜里是真头。
烱烱明看汝,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