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更思归,芳草正薰南陌。
上巳又逢寒食,叹三年为客。
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
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
老去更思归,芳草正薰南陌。
上巳又逢寒食,叹三年为客。
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
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迈之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开篇即道出“老去更思归”,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土的渴望愈发强烈。接着,“芳草正薰南陌”写出了初春时节,南边小路上的花草竞相开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种景象在诗人心中激起了对归乡的渴望。
“上巳又逢寒食”,上巳为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的一个节令。寒食,即寒食节,又称寒食禁烟,源于南宋时期的习俗,指的是清明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许生火煮食,人们只能吃冷菜。这两天诗人又一次遇上了这个让人感到不适的节令,不禁感慨“叹三年为客”,表达了长久以来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无奈。
“吹花小雨湿秋千”一句,则描绘了一幅秋日细雨中的景象。小雨如丝,润物无声地滋润着大地,连续不断地湿透了秋天的千树万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淡漠。
“闲却好春色”一句,意味着虽然春光明媚,但诗人的心情并不为之所动。春天的美丽已经无法引起他的兴趣,他的心早已是别有所系,渴望归乡。
最后两句,“天甚不怜人老,早教人归得”,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的哲思。诗人感慨于天道对待人类老年的无情,以及生命中的种种无常,因此他提倡在年轻时就应该让人们有机会返回他们的家乡。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悲观情绪。
昨余发弋邑,急霰舞鸣湍。
滩高果莫溯,改骑凌层山。
山层水复曲,岁晏岚风寒。
扪萝冒崄艰,踏冰涉洄沿。
日入达平夷,倏觌君子关。
清溪交远圳,高松夹路间。
遗荣靡所希,时仕义乃诠。
未美焚鱼高,颇钦奇字传。
矧伊连枝芬,慰我同心兰。
缪绸促宴斝,曙猿响南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