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夏六月,大旱草木黄。
稽首文殊师,驾言天池阳。
为乞一斗水,普救千里伤。
微云生宝髻,法雨遍大荒。
霈为一尺霖,化作三日凉。
老人不耐暑,内热煎中肠。
吹以碧落风,灌以丹露浆。
我有方丈室,彩榜名妙香。
呼我四君子,聊与之徜徉。
朝凭共乌几,夜宿同方床。
永结无情欢,此乐殊未央。
荣瘁不改观,死生知有常。
岂不贤俗子,与世随低昂。
翻手覆手间,此道宁久长。
愿我四玉友,永言不相忘。
江城夏六月,大旱草木黄。
稽首文殊师,驾言天池阳。
为乞一斗水,普救千里伤。
微云生宝髻,法雨遍大荒。
霈为一尺霖,化作三日凉。
老人不耐暑,内热煎中肠。
吹以碧落风,灌以丹露浆。
我有方丈室,彩榜名妙香。
呼我四君子,聊与之徜徉。
朝凭共乌几,夜宿同方床。
永结无情欢,此乐殊未央。
荣瘁不改观,死生知有常。
岂不贤俗子,与世随低昂。
翻手覆手间,此道宁久长。
愿我四玉友,永言不相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周紫芝在经历了一场大雨之后,感受到的清凉与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江城夏六月,大旱草木黄”描绘了夏季干旱的景象,草木枯黄,形象地表现了大旱的严重程度。接着,“稽首文殊师,驾言天池阳”,诗人向文殊菩萨祈求甘霖,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神灵的虔诚。
“为乞一斗水,普救千里伤”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普降甘霖、解救万物的强烈愿望。“微云生宝髻,法雨遍大荒”则通过云生雨降的景象,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慈悲的力量。
“霈为一尺霖,化作三日凉”描述了雨水带来的清凉,不仅解除了大地的干渴,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舒爽。“老人不耐暑,内热煎中肠”则从老年人的角度,表达了对酷暑的难以忍受。
“吹以碧落风,灌以丹露浆”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清风和甘露比作心灵的慰藉,进一步强调了雨水对于心灵的滋养作用。“我有方丈室,彩榜名妙香”描绘了诗人的居所,充满了香气,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呼我四君子,聊与之徜徉”中的“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诗人邀请这四种植物一同漫步,象征着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朝凭共乌几,夜宿同方床”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与自然相伴。
“永结无情欢,此乐殊未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无条件、纯粹的快乐的向往和追求。“荣瘁不改观,死生知有常”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理解和接受,认为无论荣华还是衰败,都有其自然规律。
最后,“岂不贤俗子,与世随低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与自然和谐相处,而非随波逐流。“翻手覆手间,此道宁久长”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强调了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重要性。
“愿我四玉友,永言不相忘”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美好事物长久相伴,永不忘记这份美好与和谐。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表达了对友情、生活态度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我爱此塘好,碧水映红蕖。
垂杨袅袅烟笼,绿发倩风梳。
医却尘埃俗病,唤起沧浪幽兴,怀抱一时舒。
更把直钩钓,得意不须鱼。
忆当年,吟北渚,醉西湖。
兰舟撑入云锦,未必画中如。
世事春风一梦,回首欢游安在,烟海隔蓬壶。
清赏有今日,题壁记来初。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
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
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
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
谁更问,霓裳按。
梦里仙游惊断。
怅天涯、故人难面。
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
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
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暧。
孟春才过了,看两叶,坼尧*。
正杏蕾包红,梅花谢白,杨柳回青。
东风此时须记,是当年、河岳降英灵。
刀笔名香禁署,丝纶宠佩天庭。
夜来南极老人星。
光彩照前厅。
见厅上高人,鸣琴清坐,阖境安宁。
因来捧杯添寿,指庄椿、直到八千龄。
更有无垠福禄,汪洋别比沧溟。
南游三载,只江山、不负中原诗客。
万里行装无别物,满意风云泉石。
牛斗星边,灵槎缥缈,鬓影银河湿。
哀歌谁和,剑光摇动空碧。
回首帝子长洲,洪崖仙去,风雨鱼龙泣。
海外三山何处是,黄鹤归飞无力。
天下佳人,袖中瑶草,日暮空相忆。
乾坤遗恨,月明吹入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