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诗引棣华沾一雨,经分贝叶向双流。

孤猿学定前山夕,远雁伤离几地秋。

空性碧云无处所,约公曾许剡溪游。

(0)
翻译
京城早晨阳光照耀着红楼,宫廷里的官员们认出了惠休。
诗篇如棣花般被一场雨滋润,佛法如贝叶经在双河中流淌。
孤独的猿猴在傍晚时分专心修行,远方的大雁因离别而感伤无数个秋天。
空灵的心性如同碧云无边无际,你曾答应过我一起游览剡溪。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巨源所作,名为《送定法师归蜀》。诗中描绘了凤城初日照耀下的红楼景致,以及对定法师的送别之情。

"凤城初日照红楼,禁寺公卿识惠休。"

开篇两句设置了诗歌的情境,凤城指的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初日即早晨的阳光,将红楼这一建筑物描绘得温暖而明亮。禁寺则是皇家寺院,公卿识惠休表达了法师在寺中的地位和其修为。

"诗引棣华沾一雨,经分贝叶向双流。"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诗歌的意境与佛教典籍相联系。棣华(一种香花)沾染了如雨般的诗意,表明诗人深受其影响;而经分贝叶则是将佛教经文比喻为清澈的双流水,显示了法师对佛学的精通和纯净。

"孤猿学定前山夕,远雁伤离几地秋。"

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对法师归去的不舍之情。孤猿(独自的一只猿)在前山傍晚时分学习定力,显示了法师修行的坚定与孤寂;远雁则是指远处飞过的大雁,其鸣叫声让人联想到秋天离别之悲。

"空性碧云无处所,约公曾许剡溪游。"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对法师的邀请。空性的碧云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而“无处所”则是说这种精神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定位;“约公曾许剡溪游”则是诗人提及过往与法师一同漫步于剡溪的情景,表达了对法师的怀念和邀请其再次共游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借鉴,展现了诗人对定法师归去的不舍与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学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满江红·梅雨成霖

梅雨成霖,倦永昼、暑行岩曲。
爱云梢翠樾,枕谿蓬屋。
轻木凌波冲卷雪,飞泉奔壑呜哀玉。
羡渔翁、终岁老烟波,披蓑绿。
嗟客宦,荒松菊。
颓壮志,青编竹。
更长年谙尽,是非荣辱。
钟鼎无心时节异,山林有味箪瓢足。
感故人、於此赋归欤,思之熟。

(0)

南乡子·挂席泛安流

挂席泛安流。
细雨斜风到渡头。
万叠云鬟真似画,云州。
自古诗人几个游。
旌旆去悠悠。
别驾无功愧食浮。
却忆五湖烟浪里,扁舟。
第四桥南云水秋。

(0)

和郑康道探梅十绝句

石肠底事斗清新,赋就摛华万象春。
谁知袖手苦吟客,中有筑岩和鼎人。

(0)

涂中杂兴

畏日炎炎火伞张,扁舟挂席泛沧浪。
飞流溅沫倾三峡,过崄方知有底忙。

(0)

卜算子·南国小春时

南国小春时,常是寒威浅。
玉缀香苞已有梅,疏影无人见。
愁忆故园芳,梦断扬州远。
不御铅华自出尘,赛过徐妃面。

(0)

听雨轩四首

脱帽风檐迎晚吹,催诗急雨唤轻雷。
祗应荷气薰人醉,不用轮囷象鼻杯。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