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偏藏老树,衣湿散归云。
水气乘闲出,山身向晚分。
年丰农事足,客到犬声闻。
便借茅堂宿,无因识隐君。
屋偏藏老树,衣湿散归云。
水气乘闲出,山身向晚分。
年丰农事足,客到犬声闻。
便借茅堂宿,无因识隐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屋偏藏老树",写出了房屋坐落在偏远之处,周围环绕着一棵棵古老的树木,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和谐。"衣湿散归云"则通过诗人衣衫被露水打湿,暗示了夜晚的湿润与宁静,仿佛连云彩也被吸引而聚集。
"水气乘闲出,山身向晚分"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湿润和时间的推移,水汽在静谧中蒸腾,山体在夕阳下渐显轮廓,营造出一种恬淡的田园意境。"年丰农事足"表达了丰收的季节,农民们的劳作得到了回报,显示出生活的富饶和满足。
"客到犬声闻"以犬吠声来衬托乡村的宁静,客人来访时,犬吠声打破了寂静,也传递出主人的热情好客。最后,诗人表示愿意借住茅堂,表达了对这种朴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主人的仰慕之情,却遗憾未能结识这位隐居的高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
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
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
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
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
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
谈笑里、风霆惊座,云烟生笔。
落落元龙湖海气,琅琅董相天人策。
问如何、十载尚青衫,诸侯客。易爱底,些官职。
难保底,些名节。拟闭门投辖,剧谈三日。
畴昔评君天下宝,当为天下苍生惜。
向临分、慷慨出商声,摧金石。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州。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度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
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