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材出南土,制器设东荣。
朴斲非雕镂,天然称品评。
文如竹连理,色似玉含赪。
承水宜高密,其心一例清。
成材出南土,制器设东荣。
朴斲非雕镂,天然称品评。
文如竹连理,色似玉含赪。
承水宜高密,其心一例清。
这首诗以“咏桄榔文洗”为题,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桄榔,是一种常绿乔木,其木质坚硬,纹理美观,是制作器具的好材料。诗中描绘了桄榔从生长到制成器物的过程,以及桄榔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美。
首句“成材出南土”,点明桄榔生长于南方的土地上,暗示其生长环境的适宜与独特。接着“制器设东荣”,说明桄榔被用来制作各种器具,放置在东方的荣华之地,既体现了桄榔的实用价值,也象征着其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尊贵。
“朴斲非雕镂,天然称品评”两句,赞美桄榔未经人工雕琢,保持其原始状态的美,这种自然之美更值得人们去欣赏和评价。接下来,“文如竹连理,色似玉含赪”则通过比喻,将桄榔的纹理比作竹子的连理,颜色比作玉石中蕴含的红色,形象地描绘了桄榔的美丽外观。
最后,“承水宜高密,其心一例清”两句,不仅描述了桄榔作为容器时的适用性——适合盛放清水且质地紧密,还暗喻了桄榔内在的纯净品质,寓意着人应追求内心的清明和高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桄榔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以及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深刻理解。
朱生西游不负书,胸中自有一千卷。
囊中亦不贮黄金,肯学痴儿事游宴。
会稽要待买臣归,洛中须使张华见。
扁舟去日春正深,娇红嫩白粉成林。
沙头酒尽一麾手,黄鹂亦作离群首。
明年射策先髦杰,昼绣还乡春事歇。
剩沽美酒脍鲈鱼,同醉垂虹亭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