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
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
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
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
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
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
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
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俞宽仲在腊月二日一同拜访僧舍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土和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
首联“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以“故国”二字开篇,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溪山远离,暗示诗人与故乡的隔阂,倚楼吹笛,却无人倾听,透露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
颔联“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运用“三生石”的典故,象征着前世今生的缘分,表达诗人与友人相遇的喜悦与珍惜。同时,“边风两鬓丝”则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两人的鬓发已斑白,感叹时光匆匆。
颈联“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将客舍比作桑下之宿,比喻短暂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与世间的险恶形成对比。剑头炊,形容生活艰难,喻示人生的不易与艰辛。
尾联“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行程的安排,计划第二天前往西庵,并期待与友人深入探讨诗歌,体现了对文学交流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意味。
陶人妙合阴阳机,冻壶顷刻回芳菲。
盈盈绿房缀冰蕊,玉蝶婀娜穿帷飞。
佳人蓬鬓不下堂,手绣孤凤横匡床。
宝刀剪缯试春色,翠袖惨澹颜无光。
乌头可白珠九曲,造物深知怜不足。
故应试此一枝春,点缀扶疏惊众目。
君不闻天上瓢,髯龙平陆成波涛。
又不闻壁间壶,两曜瞬息如跳珠。
《齐谐》茫昧不可诘,炯目看朱动成碧。
张氏之壶如截肪,真火鍊质千年刚。
枯根借润表贞志,慎勿语怪,归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