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悲明月,凄声惊我帏。
恰如逃亡民,哀哀无所归。
开窗语孤雁,前途慎知机。
莫因山谷冷,转从城市飞。
健儿聚无事,挟弹有余威。
孤雁悲明月,凄声惊我帏。
恰如逃亡民,哀哀无所归。
开窗语孤雁,前途慎知机。
莫因山谷冷,转从城市飞。
健儿聚无事,挟弹有余威。
这首清代杨琅树的《孤雁》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雁在明亮月光下发出悲凉的叫声,其凄厉的声音穿透窗户,触动了诗人的内心。诗人将孤雁比喻为逃难的百姓,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和对无处安身的哀怜。他劝告孤雁要谨慎选择未来的方向,不要因为山谷寒冷而盲目投向城市,暗示现实中人们也可能因为环境变迁而面临困境。
接下来,诗人以“健儿聚无事,挟弹有余威”暗指社会表面平静,实则隐藏着潜在的紧张与威胁,这与孤雁的处境形成对比,寓言意味浓厚。整首诗通过孤雁的形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世态人情的深沉思考。
马上东风吹酒醒,空将春恨到江亭。
飞香寂寞无寻处,烟映晚山深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