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律师,了无上乘。律彼后生,约束如绳。
我煞叩师,师笑而嘻。曰我无心,法何所依。
以无心故,说持说犯。以无法故,横竖钩贯。
我知是师,说本无说。身心了然,片云孤月。
姜山嵯峨,宛在世外。访师遗踪,惟铁磬在。
片云出山,孤月丽天。铁磬不鸣,声满大千。
堂堂律师,了无上乘。律彼后生,约束如绳。
我煞叩师,师笑而嘻。曰我无心,法何所依。
以无心故,说持说犯。以无法故,横竖钩贯。
我知是师,说本无说。身心了然,片云孤月。
姜山嵯峨,宛在世外。访师遗踪,惟铁磬在。
片云出山,孤月丽天。铁磬不鸣,声满大千。
这首诗《姜山静疑院铁磬老师通公真赞》由宋代诗人刘一止创作,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描绘,展现了对姜山静疑院铁磬老师的深刻敬仰与赞美。
诗中首先描述了姜山静疑院的律师(即铁磬老师)对后辈的严格教导,如同绳索般约束,体现了法律的严谨与权威。接着,诗人以自我的身份向老师提问,老师却以笑声回应,揭示了老师内心的空无与超脱。老师进一步解释,无心即是佛法的根本,法的存在依赖于心,因此无论是持守还是犯错,都源于内心的活动。老师又以无法的概念,阐述了佛法的广阔与深邃,指出无论横竖、钩贯,皆能体现佛法的智慧与包容。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老师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认为老师所说的并非真正的言语,而是心灵的感悟。身心达到了一种了然的状态,仿佛与天地间的一片云彩、一轮孤月相融。姜山虽高峻,但仿佛置身于世外,远离尘嚣。诗人追寻老师的足迹,仅剩下铁磬作为纪念,象征着老师的声音虽已不再,但其影响却如同铁磬之音,回响在宇宙之间,充满了深远的意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佛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我家住近黄鹤楼,门对青青鹦鹉洲。
一朝巢破防倾卵,独鹤扁舟任远游。
飘零奄忽三十载,几见桑田变沧海。
细柳新蒲失旧观,惟有青山常不改。
去年览古凤凰台,台上白云难扫开。
凤皇黄鹤遥相望,彼此茫茫招不来。
浮生一梦真草草,秋月春花人易老。
早知飘瓦本无情,何事从前愁不了。
水田茅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采薇烹蕨从先志,头白相逢两弟昆。
生性烟霞入骨髓,人爵之荣糠秕耳。
胸中同有造化炉,写出真山与真水。
夙世辞人兼画师,何须粉本求成规。
意在笔先才落笔,坌涌元气向淋漓!
我生爱画世无对,逢人索画如索债。
凭君合写《鹤舟图》,渺渺胎仙水云外。
《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清·元祚】我家住近黄鹤楼,门对青青鹦鹉洲。一朝巢破防倾卵,独鹤扁舟任远游。飘零奄忽三十载,几见桑田变沧海。细柳新蒲失旧观,惟有青山常不改。去年览古凤凰台,台上白云难扫开。凤皇黄鹤遥相望,彼此茫茫招不来。浮生一梦真草草,秋月春花人易老。早知飘瓦本无情,何事从前愁不了。水田茅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采薇烹蕨从先志,头白相逢两弟昆。生性烟霞入骨髓,人爵之荣糠秕耳。胸中同有造化炉,写出真山与真水。夙世辞人兼画师,何须粉本求成规。意在笔先才落笔,坌涌元气向淋漓!我生爱画世无对,逢人索画如索债。凭君合写《鹤舟图》,渺渺胎仙水云外。
https://shici.929r.com/shici/XLu1XIe.html
吾皇仁如天,湛恩垂涣汗。
旧税与新租,全蠲岂惟半。
小民一岁间,县门踪迹断。
奈何奉行者,天语敢轻玩。
公然肆追呼,不顾人愁叹。
况此遭凶荒,岂能免逋窜。
长歌《舂陵行》,千载思浪漫。
元结称浪叟,亦称漫叟,《舂陵行》,
麦风细,蚕眠地。桑叶残,蚕上山。
蚕房渐觉侵微暑,乍暄还暖愁煞汝。
朝热熏笼夜点灯,窃脂驱雀猫捕鼠。
一日茸茸粉絮结,两日堆堆白于雪。
三日团团论斗盛,小妇量来大妇称。
缲出新丝付机杼,织成十样花纹绫。
君不见茧税年年充国课,浴蚕娘子常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