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房松坞散新晴,隔水明霞俨赤城。
破衲霜前临牖补,残经月下绕池行。
云流片石元无碍,鸟宿疏林自不惊。
何事许询常借住,爱山支遁最多情。
竹房松坞散新晴,隔水明霞俨赤城。
破衲霜前临牖补,残经月下绕池行。
云流片石元无碍,鸟宿疏林自不惊。
何事许询常借住,爱山支遁最多情。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借住山寺诗八首(其五)楞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中隐居图景。首句“竹房松坞散新晴”展现了雨后初晴,竹林小屋与松木环绕的环境清新宜人。"隔水明霞俨赤城"一句,通过远处的红霞映照水面,犹如赤城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
诗人身处其中,"破衲霜前临牖补"写他在霜降之前修补破旧的僧衣,体现了生活的简朴和修行的决心。"残经月下绕池行"则描绘了他夜晚在月光下诵读佛经,漫步池边的场景,展现出宁静的内心世界。
"云流片石元无碍,鸟宿疏林自不惊"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的和谐,云彩自由自在地飘过石头,鸟儿在稀疏的树林中栖息,无人打扰,一片安宁。最后两句"何事许询常借住,爱山支遁最多情"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山寺主人支遁(东晋高僧)般隐逸情怀的羡慕和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生活的宁静与禅意,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织素不成匹,含颦步中庭。
春风自来去,碧草当阶生。
思君欲去时,腰间宝剑鸣。
君言世所欲,中心为不宁。
恐淹百里才,强作游子行。
执手不忍别,相顾泪如倾。
岂期一去后,三载无回旌。
君身若云汉,何由达我情。
愿化双飞翼,翩翩傍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