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豁万山外,人行三峡东。
夔巫犹眼底,云梦已胸中。
远水寒逾白,晴霞晚更红。
征途愁浩荡,但听布帆风。
天豁万山外,人行三峡东。
夔巫犹眼底,云梦已胸中。
远水寒逾白,晴霞晚更红。
征途愁浩荡,但听布帆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在夷陵江上泛游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壮丽的山水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联“天豁万山外,人行三峡东”,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展现自然的壮美与人的渺小。诗人置身于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仿佛天地间只有他一人行走于三峡的东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阔的氛围。
颔联“夔巫犹眼底,云梦已胸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体验。诗人眼中所见的夔州和巫山,虽是眼前之景,却也映照在他心中广阔的云梦泽之上,暗示着自然之美不仅局限于眼前的视觉感受,更激发了内心的广阔想象和情感共鸣。
颈联“远水寒逾白,晴霞晚更红”,描绘了江面的景色。远处的江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更加清澈透明,而傍晚时分的晴空则呈现出一片绚烂的红色,色彩对比鲜明,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美丽。
尾联“征途愁浩荡,但听布帆风”,表达了诗人面对漫长旅途的感慨。在无尽的征途中,诗人感到一丝丝的忧愁和迷茫,但这一切都被耳边随风飘扬的布帆声所掩盖,似乎在提醒他,无论旅途多么艰难,总有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清末文人在面对壮丽自然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和感悟。
欲为乾坤扫积阴,万言忠愤上穹临。
相嗔平地风波恶,主圣如天雨露深。
葛藟尚为庇根计,戎葵难改向阳心。
明时安肯寻斤斧,自古高材出邓林。
小队停钲鼓。向沙边、柳下维舟,庆公初度。
平尽群蛮方易镇,此事多应有数。
奈自古、功成人妒。
君看乐羊中山役,任谤书、盈箧终无据。
千载下,竟谁与。诗中带得西山雨。
指天台、雁荡归欤,寿乡深处。
缓急朝廷须公出,更作中流砥柱。
笑痴騃、纷纷儿女。
多少人间不平事,有皇天、老眼能区处。
挥玉斝,听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