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原上暮横烟,辽海燕山路几千。
霜介树头催落叶,衣寒天畔未装绵。
砌蛩凄语深更月,风□寒敲欲曙天。
展转寸心摧已折,秋来终夜不成眠。
高原原上暮横烟,辽海燕山路几千。
霜介树头催落叶,衣寒天畔未装绵。
砌蛩凄语深更月,风□寒敲欲曙天。
展转寸心摧已折,秋来终夜不成眠。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独处异乡的孤独与愁绪。首联“高原原上暮横烟,辽海燕山路几千”以辽阔的自然景象开篇,渲染出一种远离家乡、行走在漫长旅途中的孤寂感。黄昏时分,烟雾弥漫在高原平原之上,与远处的辽海、燕山相接,路途遥远,仿佛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无尽。
颔联“霜介树头催落叶,衣寒天畔未装绵”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霜降时节,树木被秋风催促着落叶,如同旅人的岁月匆匆流逝;而“衣寒天畔未装绵”,则暗示着旅人衣着单薄,面对寒冷的天气,却无法得到温暖的庇护,暗喻生活中的种种不顺和无奈。
颈联“砌蛩凄语深更月,风□寒敲欲曙天”通过深夜的蟋蟀鸣叫和清晨前的寒风敲击,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哀愁的情绪。蟋蟀的叫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厉,而即将到来的黎明,似乎也带来了更多的寒冷与不安。
尾联“展转寸心摧已折,秋来终夜不成眠”直接表达了旅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中承受的压力和疲惫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描述,更是对心灵深处孤独与忧郁的深刻揭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孤独、无助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
淮海才名,廿余载、词场独步。
叹落落、东原抱膝,翛然环堵。
挟策长安欣会面,相如小试梁园赋。
冠群英、不愧旧家声,方城祖。樽前指,津亭树。
别后咏,江云句。论文章风义,都堪千古。
新柳堂边书带长,芙蓉墅畔秋云护。
趁西风、重听广陵涛,江村暮。
仙风清玉佩,香雾蔼云鬟。
紫台招手,醉骑白凤上高寒。
曾记五云深处,缥缈琼楼十二,宝界晃三千。
回首人间梦,一落忽经年。羽衣轻,胡床冷,洞箫闲。
肺肝冰雪,孤光一点最相便。
可是嫦娥有意,付与婵娟千里,今夜尽人看。
起舞答清兴,歌罢唾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