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几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几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午窗坐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描绘了岁月流转之下,眼前的景物都在变化,连心中的意念也如同柳絮一般生长。第二句“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表达了一切世事皆如梦幻,而历史的沉浮更是无从追寻。
第三、四句“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写出了夏日夜短而白昼漫长的感觉,这种时间感受上的反差增添了诗人的慨叹。接着,“颓然北窗下,竹几休两手”则描绘了一幅安静的画面,诗人在北窗之下,以竹制的几案作为依靠,双手交叠放松。
第五、六句“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表达了诗人沉浸于一种恍惚之间,仿佛醉酒一般。紧接着,“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则透露了诗人的生活观念,即便是悠长的岁月,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并非漫无止境。
第七、八句“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用蝉蜕与枯木做比喻,强调了物质形态的脆弱和生命的有限。下一句“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则表达了对荣誉、羞耻等世俗情感的超然。
最后两句,“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诗人表示,只要还有梦想,就还会有所追求;而一旦失去了梦想,也就不会再有污垢(即世俗的烦恼)。末尾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呼唤,以及自己醉酒入睡,成为了一个沉浸于梦境之中的“二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浅浅花开料峭风,苦无妖色画难工。
十分不肯精神露,留与他时著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