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祚几何时,斯楼独存久。
痴哉大法王,舍身如敝帚。
可怜太子统,痛心独搔首。
国事日已非,才华空八斗。
使之践帝位,不至台城丑。
著意在诗书,满腹苍龙吼。
小事谬而死,贤不永其寿。
文快贤士心,楼播词人口。
今古重斯文,遗像垂孝友。
瞻礼尽同人,相看自不朽。
梁祚几何时,斯楼独存久。
痴哉大法王,舍身如敝帚。
可怜太子统,痛心独搔首。
国事日已非,才华空八斗。
使之践帝位,不至台城丑。
著意在诗书,满腹苍龙吼。
小事谬而死,贤不永其寿。
文快贤士心,楼播词人口。
今古重斯文,遗像垂孝友。
瞻礼尽同人,相看自不朽。
这首清代诗人李经垓的《文选楼》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对梁朝兴衰的描绘,表达了对文人学者命运的感慨。诗中首先提到梁朝的短暂存在和文选楼的长久留存,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诗人批评梁武帝大法王舍身求法的盲目,同时同情太子继承国事的艰难与无奈。
接着,诗人感叹国家局势日益败坏,才子们的才华却未能挽救颓势,如果太子能登上皇位,或许能避免末路之悲。然而,太子专注于诗书,虽有才情,却因小事不慎而早逝,未能实现更大的抱负。他的诗文触动了贤士之心,流传于世,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
最后,诗人强调了文学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文人的精神和作品能够超越时代,永垂不朽。诗人在瞻仰文选楼时,与同人共感其深远影响,表达了对文人学者永恒价值的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文选楼这一载体,寓言式地探讨了历史、才华、命运与道德的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化内涵。
灞水河边杨柳春,柔条折尽为行人。
只愁落日悲笳里,吹断东风不到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