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开士近何如,十月无从得素书。
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
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
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
水西开士近何如,十月无从得素书。
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
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
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徐无为所作的《寄匡公》。诗中以“水西开士”开篇,巧妙地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佛教僧侣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和联想。首联“十月无从得素书”,表达了诗人因时间久远而难以收到友人书信的无奈与遗憾。接下来的颔联“不见传言秦吉了,空闻致祭鲁爰居”,运用典故,通过未见传说中的鸟儿秦吉了,以及未能听到友人为鲁爰居致祭的消息,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竹林常梦朝云湿,松阁频邀夜月虚”,描绘了一幅竹林晨雾弥漫、松阁月色空灵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想象与向往。尾联“此日尚愁新战伐,何年方遂老樵渔”,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战乱不断的忧虑,以及对未来能够过上平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关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