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
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
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此山无踯躅”表明诗人所处之地缺少了家乡特有的植物,而“故国有杨梅”则是对远方家园的回忆,杨梅成为了思乡的象征。在这两句话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着,“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一句,展示了诗人的深切情感和对故土的渴望之强烈。诗人不仅仅是在内心思念,而且还亲手栽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不舍与留恋。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则是说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更迭。诗人在晚年时遇到了一场火灾,但即便如此,在晴朗的日子里,他仍然可以面对着那些被栽种下来的花朵,这些花朵仿佛代表了他与故土之间的不变的情意。
最后,“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但依旧感受到那股来自故土的春风。乌塘路虽然遥远,但春风却无需任何媒介,就能将家的气息带给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界变迁与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更替持有的一种接受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