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齐安寺山亭》
《题齐安寺山亭》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

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ānshāntíng
sòng / wángānshí

shānzhízhúguóyǒuyángméi

chàngwàngxīnchángzhéyīnqínshǒuzāi

niánfénghuǒgǎiqíngduìhuākāi

wàntángchūnfēngwǎnglái

注释
此山:指代某座特定的山。
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故国:指诗人所在的国家或故乡。
杨梅:一种水果,也象征故乡的特产。
怅望:惆怅地远望。
心常折:内心时常感到悲伤。
慇勤:殷勤,用心。
手自栽:亲手种植。
暮年:晚年。
逢:遇到。
火改:可能指火灾后的变化,也可能象征生活中的重大变故。
晴日:晴朗的日子。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乌塘路:可能是地名,也可能形容路的颜色。
春风:温暖的春风。
自往来: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
翻译
这座山上没有杜鹃花,只有我国特有的杨梅。
我常常惆怅地望着,亲手种下的杨梅树。
到了晚年,我见证了大火的改变,每当晴天,我会欣赏着盛开的花朵。
在这条绵延万里的乌塘路上,春风自在地来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首句“此山无踯躅”表明诗人所处之地缺少了家乡特有的植物,而“故国有杨梅”则是对远方家园的回忆,杨梅成为了思乡的象征。在这两句话中,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着,“怅望心常折,慇勤手自栽”一句,展示了诗人的深切情感和对故土的渴望之强烈。诗人不仅仅是在内心思念,而且还亲手栽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不舍与留恋。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则是说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更迭。诗人在晚年时遇到了一场火灾,但即便如此,在晴朗的日子里,他仍然可以面对着那些被栽种下来的花朵,这些花朵仿佛代表了他与故土之间的不变的情意。

最后,“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远离家乡,但依旧感受到那股来自故土的春风。乌塘路虽然遥远,但春风却无需任何媒介,就能将家的气息带给他。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界变迁与个人生命历程中不可避免的更替持有的一种接受态度。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追成旧作

满江风月一船霜,无计留君只自狂。

灯火隔帘香隔坐,无人知是竹枝娘。

(0)

蓝田喻言诗二首·其二

处世觉还早,终无陆地波。

事从安分少,忧为过求多。

虑广神偏昧,心平气自和。

万般惟好胜,胜得又如何。

(0)

感恩

伊昔趋青锁,尝叨奉紫宸。

燕间承仄席,清问及垂纶。

宠荷皇恩重,归惭白发新。

粉身那足报,结草是吾邻。

(0)

秋风辞

秋风起兮黄叶飞,远客异土兮未能归。

白露降兮悴众芳,怀美人兮怅难忘。

变星霜兮阻山河,风异响兮水增波。

溯明月兮发浩歌,群阴积兮浮云多。

岁聿云暮兮奈愁何。

(0)

七峰诗序.凝翠西峰

翠峰高阁两相宜,独倚阑干注目时。

休问江山非故国,且将爽气慰梁溪。

(0)

七峰诗序.桂华峰

桂华岁岁吐秋风,香满溪城十里中。

怪底士夫多折得,移根初自广寒宫。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