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军行》
《从军行》全文
隋朝 / 明馀庆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0)
注释
三边:指边境的三个方向,泛指边疆地区。
烽乱:战争频繁,烽火连天。
十万:形容军队人数众多,这里指代大军。
横行: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风卷:形容快速展开,如风卷残云。
常山阵:古代兵法中的阵型,灵活多变,此处比喻精妙的军事部署。
笳喧: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用于军中,喧表示声音响亮。
细柳营: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兵之地,以纪律严明著称,这里代指军营。
剑花:剑舞时形成的光影,这里形容剑术高超。
不落:形容战斗激烈,剑光持续不息。
弓月:拉满的弓形如弯月,形容准备射击的状态。
晓逾明:拂晓时更加明亮,比喻士气高昂。
会取:必定夺取,有信心占领。
淮南地:指淮河以南的地区,泛指南方富饶之地。
持作:用来作为。
朔方城:北方的城池,这里象征坚固的边防要塞。
翻译
边境三面战乱频发令人惊,大军十万横扫而过势不可挡。
风卷残云般展开常山阵势,胡笳声在细柳营中响彻云霄。
剑光如寒花在空中不落下,弓如满月在拂晓时分更显明亮。
定要攻取淮南这片土地,将它建设成为北方的坚固堡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的激烈场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浩大。"三边烽乱惊"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三边即国境之边,烽火用于警报,这里指的是边疆的战乱已经到来,给人以紧迫感。

接着的"十万且横行",则形象地表达了战争中兵力雄厚、气势汹涌的场景。数字“十万”在古代常用来形容数量众多,这里的“横行”则是指军队强大而自由的行动,没有任何阻碍。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这两句,以自然界的风和树木的摇曳,来比喻战场上的阵势和兵营。常山是一处地名,这里用以指代战场;笳是古代军中用于号令的乐器,这里的“喧”则形容声响嘈杂;细柳营则形象地描绘了兵营中的景象,柳树随风摇曳,营寨隐现其中。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两句,则从武器和自然环境的对比中,表现战争的紧张与冷酷。剑花即剑光,这里的“寒不落”形容剑光如同冰冷的雨水,不断地洒落;弓月则是指弯弓如同明亮的月亮,晓逾明则是说天色已明,但战争的气氛依旧紧张。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战争的目的和规模。这里的“会取”指的是集结兵力以图取胜;“淮南地”是指战略要地,而“持作朔方城”则是在强调军队将占据边疆的重要城堡,展现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战争的壮观和残酷,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战争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作者介绍

明馀庆
朝代:隋朝

猜你喜欢

读沈石友七虞诗感而和之七首·其七

春秋纪石鹢,穆子焚尪巫。

市井虎蛟恣,山川鱼鹿枯。

絙弦摧柱绝,柔辔引骖敷。

数顷南山豆,谁为治秽芜。

(0)

军中怀罗徵士孺文从军不果

渺渺伊人忽我思,山川回望隔黄旗。

南阳肯信能长卧,采石遥怜待出奇。

孤愤久知思汉室,同仇应共振王师。

寒光夜发芙蓉剑,正是期君出匣时。

(0)

马上感叹·其一

戎马奔忙日易斜,风尘荏苒一长嗟。

荒村寥落炊烟绝,愁听垂杨噪暮鸦。

(0)

偶闻童仆夜语

不达时情数蠢奴,犹思家业苦嗟吁。

此身已置存亡外,宁计田芜与地芜。

(0)

题真州寄园四首·其四

古道近通杨子,名园直偶辟疆。

借问竹西歌吹,何如花下壶觞。

(0)

泛月·其一

沿月纵兰桡,江烟碧未消。

清波不相待,转盼失溪桥。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