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建州梅仙坛》
《建州梅仙坛》全文
宋 / 释慧空   形式: 古风

汉室中微竹生马,先生一尉何卑下。

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

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

大溪之南古坛在,空山落日秋蝉鸣。

我寓其邻喜清旷,时来送眼风烟上。

遗丹存亡今不知,痴人且啖坛中泥。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远离尘嚣,遁入山林的情景。首句“汉室中微竹生马”以典故开篇,暗喻时代衰微,英雄无用武之地,引出后文对隐士形象的刻画。接着“先生一尉何卑下”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身份的低微,却能坚守自我,选择隐居的生活。

“天门九重呼不闻,避时乃作居山者”两句,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世界的隔绝,表现了他超脱尘世的态度。隐士虽身处深山,但心怀天下,不为外界所动,选择在山中修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朅来山间药道成,云轺高举风驭轻”描绘了隐士在山间修道的情景,云轺象征着他的精神飞翔,不受凡尘束缚,轻盈自在。

“大溪之南古坛在,空山落日秋蝉鸣”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古坛的存在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而秋蝉的鸣叫则增添了几分季节的更迭感。

最后,“我寓其邻喜清旷,时来送眼风烟上。遗丹存亡今不知,痴人且啖坛中泥”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诗人似乎在说,自己虽然无法真正体验隐士的生活,但每当来到这里,都能感受到那份清旷与自由。对于隐士的遗迹,诗人既好奇又困惑,或许只有那片土地上的泥土,才能真正承载着隐士的精神与故事。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与批判。

作者介绍

释慧空
朝代:宋

释慧空(一○九六~一一五八),号东山,俗姓陈,福州(今属福建)人。年十四出家,初学于圆悟、六祖,后至疏山,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清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住福州雪峰禅院,次年退归东庵。二十八年卒,年六十三(《五灯会元》卷一八、《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有《东山慧空禅师语录》、《雪峰空和尚外集》传世。 释慧空诗,以续藏经本《东山慧空禅师语录跋》及日本旧刻《雪峰空和尚外集》(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编为二卷。
猜你喜欢

送谢庭玉二首·其一

旧事十年久,故人千里疏。

喜逢青眼语,胜寄锦鳞书。

草草衔杯酒,匆匆返笋舆。

桂山今健否,烦为问兴居。

(0)

李阁学挽诗三首·其一

物望推耆哲,岿然可镇浮。

莫年登近侍,再起殿南州。

不乐分铜虎,方期杖玉鸠。

胡然归未久,仙去杳难留。

(0)

会稽六月初五日新米入市价减旧以升计之几十二三闻海商米船方集亦损其直

大侵难宿饱,小熟有晨炊。

岁事早如此,人情喜可知。

田家甘粜贱,海贾恨来迟。

粒粒皆珠玉,无忘饿殍时。

(0)

闻杜鹃

稻秧出水绿初齐,忆在田间把一犁。

留滞天涯归未得,杜鹃何苦向人啼。

(0)

送蓬庵梵老·其二

为我冲寒特地来,扁舟兴尽又须回。

相思若要问消息,早寄一枝墙角梅。

(0)

夜坐偶追悼猪哥不觉流涕因以绝句写其悲

三年娠孕疑希有,千里乡关不共归。

旅殡新坟今宿草,西风老泪更沾衣。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