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桨顺随流,柁楼高妒风。
去来同一意,那敢怨天公。
荡桨顺随流,柁楼高妒风。
去来同一意,那敢怨天公。
这首诗名为《阻风》,是明代诗人唐胄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诗,诗人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描绘了在风浪中航行的情景。
首句“荡桨顺随流”,生动地展现了船行于水面上的情景,荡桨的动作与水流的自然流动相协调,既表现了航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顺应态度。
次句“柁楼高妒风”,柁楼是船上指挥航行的高台,这里用“妒”字形象地表达了柁楼似乎对风的挑战和影响感到不悦,但实际上,这句诗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第三句“去来同一意”,意味着无论船只是前进还是后退,诗人的心境都保持一致,体现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坚定,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动摇。
最后一句“那敢怨天公”,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尊重和理解,即使遭遇阻碍,也不抱怨上天的安排,展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从容与智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君不见马服君,一朝东向朝三军。
黄金市买好田地,心豪气溢雄如神。
四十万人竟菹醢,残坑今有戈头在。
龙鳞蛇文土花剥,锋利犹堪解盘错。
想当前辈争北山,尔戈曾得挥其间,解围却敌如等閒。
功成为龙,事偾为鱼,只在将军心卷舒。
一人自智,万人钳口,群策驱驰竟何有。
智谋完士牛随后,呜呼尔戈更入何人手。
萝月白于练,松风凉于水。
幽人感芳序,揽衣中夜起。
天河向西注,斗柄当南指。
流萤轻入幔,啼螀乱喧耳。
寂寂惬深情,悠悠思至理。
两仪立四极,万物递终始。
金石有销铄,人寿安足恃。
动静荣辱随,存亡哀乐继。
所以达识人,用舍由行止。
居偏俗事稀,鱼肥新酒美。
酒酣发浩歌,响彻青云里。
正命托堪舆,何乐可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