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十二时偈》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描绘了僧侣一天十二个时辰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生活哲学。
“吾活计,无可观。但日日,长一般。” 开篇即点明生活的平淡与日常的重复,强调生活中的修行不在外在的观感,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持续的努力。
“夜半子,困如死。被虱咬,动脚指。” 描述夜晚的困倦与生活的琐碎,虱子的叮咬虽小,却能扰人心绪,形象地展现了修行路上的种种挑战。
“鸡鸣丑,粥鱼吼。忙繫裙,寻袜纽。” 早晨的忙碌与准备,从煮粥到整理衣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平旦寅,忽欠伸。两眉棱,重千斤。” 描述清晨的慵懒与精神的沉重,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对新的一天的期待与压力。
“日出卯,自搅炒。眼诵经,口相拗。” 日出时分的自我修炼,无论是身体的活动还是心灵的诵读,都体现了修行的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食时辰,齿生津。输肚皮,亏口唇。” 饮食的简单与节制,以及对身体的照顾,体现了修行者对物质欲望的控制与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禺中巳,眼前事。看见亲,说不似。” 午时的反思与亲情的对比,揭示了修行过程中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
“日南午,衣自补。忽穿针,全体露。” 衣服的修补与身体的袒露,象征着对物质世界的放下与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日昳未,方破睡。洗开面,摸着鼻。” 傍晚的清醒与自我清洁,体现了对身心的照顾与对生活的热爱。
“晡时申,最天真。顺便喜,逆便瞋。” 晚上的轻松与情绪的反应,展示了修行者对情感的把握与对生活的态度。
“日入酉,壁挂口。镜中空,日中斗。” 夜晚的静思与对时间的反思,通过镜子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黄昏戍,作用密。眼开阖,乌崒律。” 黄昏时分的深思与自然界的联系,通过乌鸦的比喻,展现了对宇宙规律的理解。
“人定亥,说便会。法身眠,无被盖。” 夜深人静时的对话与法身的安眠,体现了修行者与宇宙的和谐共处。
“坐成丛,行作队。活鱍鱍,无障碍。” 无论是坐还是行,都如同鱼儿自由自在,没有障碍,展现了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若动着,赤肉艾。本无一事可营为,大家相聚吃茎菜。” 最后,通过假设与实际的对比,强调了修行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简单,无需刻意追求,只需与他人相聚共享生活的点滴。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修行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充满了禅宗的智慧与生活哲学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