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空山独夜,萧条古木清秋。
风月谁家捣练,江头何处钓舟。
寂寥空山独夜,萧条古木清秋。
风月谁家捣练,江头何处钓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山间秋夜图景。首句“寂寥空山独夜”以“寂寥”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空旷的氛围,紧接着“空山”与“独夜”相呼应,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寂静无声的夜晚。次句“萧条古木清秋”,通过“萧条”一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荒凉,而“古木”与“清秋”则勾勒出一幅秋日里老树枯枝、落叶满地的画面,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接下来,“风月谁家捣练”一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物活动,暗示着在这样的夜晚,有人正在家中忙碌于捣练(即制作衣物),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准备衣物。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添了生活气息,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饱满。
最后一句“江头何处钓舟”,将视角再次拉远,转向江边,似乎有一艘小船静静地停泊在江边,等待着渔夫归来。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暗含着对自由与闲适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夜景象,既有自然界的静美,又有人物活动的温馨,展现出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一载鄞江上,波平尘不飞。
屡成横槊句,密运若神机。
弓影盈秋月,剑光摇夕晖。
起身黄石地,成梦黑山薇。
府帅曾前席,君王拟解衣。
莼鲈休在念,草木亦知威。
骨相封侯贵,家乡衣锦归。
柳高戎壁峻,花近宅堂煇。
二妓吟霜竹,千金买宝鞿。
好文佳士致,起舞丽人围。
庭果丹腮润,官醪蜡脚肥。
胡琴音屈律,香篆气纷霏。
辅汉终成绩,逢刘亦有依。
儿男当富贵,得意似君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