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云行雨,三更日照林。
人间都在梦,世外岂多阴。
以此发清啸,同谁弹古琴。
若逢乌利子,还可结知心。
山半云行雨,三更日照林。
人间都在梦,世外岂多阴。
以此发清啸,同谁弹古琴。
若逢乌利子,还可结知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事的独特感悟。
首句“山半云行雨”,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雨水轻柔地在云层中穿梭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接着,“三更日照林”则将时间拉回夜晚与清晨的交界处,阳光初照,林木沐浴在温暖的光芒之中,对比前句的朦胧,这里呈现出一种清新而明亮的景象。
“人间都在梦,世外岂多阴。”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人间的纷扰与世外的宁静进行对比,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状态的思考。人间的忙碌与梦想交织,而世外的自然则给予人一份超脱与宁静,仿佛是心灵的一片净土。
“以此发清啸,同谁弹古琴。”诗人以清啸表达内心的感慨,寻找着共鸣的灵魂。这里的“清啸”不仅是一种声音的表达,更是情感的释放,而“古琴”则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暗示着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若逢乌利子,还可结知心。”诗人表达了如果能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可以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深化了对于友情和知己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向往。
涵养工夫自野岩,淹该万卷一空函。
何须识者方能识,自是谗人不敢谗。
骐骥栖栖垂皂枥,驽骀扰扰被金衔。
不妨希价咸阳市,未必人人眼目凡。
君不见,苕溪西南石鼓山,鸟如鸲鹆啼其间。
一人相传是阿弟,千呼万唤去复还。
身为独雁失俦侣,所愧鹡翎图急难。
绕林哀哀诉明月,夜阑月落声渐咽。
天地阔远兄不闻,苍厓下泪山竹裂。
岂无鸦舅与鹁姑,人各有心非友于。
陟冈四顾空欷歔,君不见,江南望夫谁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