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这段诗歌选自宋代诗人李廌的《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八)》。李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以诗文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友情、离别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抒发。
诗中的“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一句,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精美的玉板,形容其质地细腻如同涂有脂膏,而“歙婺隃糜理胜犀”则是对竹叶纹理的细致描绘。这里诗人运用了拟物化和夸张的手法,使得竹子的形象生动起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诗人对于即将离别的朋友所赠送的诗篇数量和质量的一种期待。其中,“归日锦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希望这些诗句如同珍贵的礼物一样被好友珍藏;“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对诗歌数量的一个夸张说法,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廌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也透露出他对于友谊以及自然美景的珍视。通过这短小的片段,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江头雪屋知谁家,雪中冷艳空争华。
不知何郎闭东阁,坐看江梅初着花。
谷底春回犹未透,天寒袖薄姿微瘦。
黄昏有月谁复知,举世无花出君右。
人生一月几胡卢,枝犹在手霜满须。
湖边孤坐不饮酒,西湖处士空清臞。
知君不学崔斯立,幅巾漫对枯松株。
铁心虽冷白自胜,金缕醉歌欢岂无。
明朝花在有新句,诗成阿买还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