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乡闾至孝闻,溪中白屋有徵君。
雪残檐溜清如雨,日袅炉烟淡似云。
邻犊借来耕瘦垄,仙禽飞下吊荒坟。
寒郊我亦悲风木,此痛何须灼艾分。
十载乡闾至孝闻,溪中白屋有徵君。
雪残檐溜清如雨,日袅炉烟淡似云。
邻犊借来耕瘦垄,仙禽飞下吊荒坟。
寒郊我亦悲风木,此痛何须灼艾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乡间至孝之士的生平与哀悼场景,充满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孝道的颂扬。
首联“十载乡闾至孝闻,溪中白屋有徵君”,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在乡间的至孝事迹,以及其居住环境的简朴,以“白屋”象征其生活朴素,与“徵君”相呼应,暗示其虽隐居但德行高远。
颔联“雪残檐溜清如雨,日袅炉烟淡似云”,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雪后的檐溜如同细雨般清澈,日光下的炉烟轻盈如云,这些意象既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无奈感。
颈联“邻犊借来耕瘦垄,仙禽飞下吊荒坟”,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对逝者的哀悼。借用邻家的牛耕种贫瘠的土地,体现了其生活的艰辛;而仙禽(传说中的吉祥鸟)飞临荒坟,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寄托了人们对逝者灵魂的慰藉与祝福。
尾联“寒郊我亦悲风木,此痛何须灼艾分”,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思。寒郊之上,风吹过枯木,引发内心的悲痛。此处“风木”一词出自《礼记·檀弓上》,比喻父母去世,引申为亲人离世的悲伤。诗人认为,对于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无需外力的干预,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深沉内敛的情感氛围,展现了对孝道的尊崇和对生命离别的深刻思考。
思悲翁,在彼西山,我心悹。谓我癙忧,孰可终?
楸梧郁郁,松柏依依。翁归曷之?所莫知。
凤鸟不至枭于飞,昕不旦出目无辉。已焉哉!
陆行舟,水行车,复何归祸夫腾骧?
雅人微我思也,悯先人云胡亡,哀我生遘二丧。
呜呼!苍天曷有常?悲夫!
翡翠楼临鸂鶒水,珠帘晓捲香风起。
靓妆摇荡湖色澄,一样芙蓉镜花里。
蒲深柳暗人迹稀,麦歌声里双凫飞。
攀红采绿日易晚,夕灯愁对文君机。
金羁白马谁家醉,桂楫迎秋减芳意。
荷叶经霜缺旧圆,藕肠欲断丝还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