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不入海,安得浮天波。
为木不在山,安得横日柯。
再来君子傍,始觉精义多。
大德唯一施,众情自偏颇。
至乐无宫徵,至声遗讴歌。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
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
献词惟在口,所欲无馀佗。
乍作支泉石,乍作翳松萝。
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
贱子本如此,大贤心若何。
岂是无异途,异途难经过。
为水不入海,安得浮天波。
为木不在山,安得横日柯。
再来君子傍,始觉精义多。
大德唯一施,众情自偏颇。
至乐无宫徵,至声遗讴歌。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
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
献词惟在口,所欲无馀佗。
乍作支泉石,乍作翳松萝。
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
贱子本如此,大贤心若何。
岂是无异途,异途难经过。
诗中“为水不入海,安得浮天波”两句表达了对自由生存状态的向往,水若不能入海,便只能在天地间飘泊,这种强烈的情感和求生的欲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为木不在山,安得横日柯”则从自然界的事物出发,木若不依附于山,便只能随风摇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体生存状态与大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独立和自主的追求。
“再来君子傍,始觉精义多”一句,则是说当有高尚品德的人出现时,才能感受到深远而丰富的道理,这里所指的“君子”是具有高尚品质之人,他们的出现让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盈。
“大德唯一施,众情自偏颇”则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伟大的德行和善举能够引导众生,而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却又各有所偏,这反映出人性复杂多变的特质。
至于“至乐无宫徵,至声遗讴歌”两句,则是表达了最高级别的快乐不需要外在的引导,而最美好的声音会留下回响。这里的“至乐”和“至声”,都是超越世俗的境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
“愿鼓空桑弦,永使万物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的深厚情感,以及通过音乐使万物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这里“空桑弦”象征着纯净无瑕的声音,而“永使万物和”则是对和谐世界的一种向往。
“顾己诚拙讷,干名已蹉跎”两句,则是说回顾自身的真实情感,发现自己对于名誉的追求已经有些过时,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自我审视。
接下来的“献词惟在口,所欲无馀佗”则是说自己的诗歌创作只是口头上的表达,而自己的愿望和追求却没有多余的装饰,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艺术纯粹性的追求。
最后,“乍作支泉石,乍作翳松萝。一不改方圆,破质为琢磨。贱子本如此,大贤心若何”几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本性不变和内在美德的珍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价值观念的批判,以及对于伟大精神境界的追求。
“岂是无异途,异途难过”最后两句,则是在表达即使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这些道路往往难以通行,这里所隐含的是对于人生选择和道路困难性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德行和艺术的深邃思考,以及对个体自由与自我实现的强烈渴望。
至人主掌修真柄。格外玄言究竟。
澄澄沉虑,绵绵至息,氤氲真性。一混炎风劲。
五门开、三奇光并。
动盈虚时候,阴阳变泰,显真造,契天命。
整顿神情中正。现长春、风光卓夐。
烂霞万缕,烟岚一派,盈空澄净。
远近楼台,映奋云步,逍遥歌咏。
傲清凉法界,安闲活计,证无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