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如霜薤叶。细似湘纹节。琉璃黄映消肌雪。
匡床凭拂拭。匡床凭拂拭。孤眠此夜,偏生欹仄。
较不似昨宵宁贴。思量几度重铺设。与郎随转侧。
与郎随转侧。
滑如霜薤叶。细似湘纹节。琉璃黄映消肌雪。
匡床凭拂拭。匡床凭拂拭。孤眠此夜,偏生欹仄。
较不似昨宵宁贴。思量几度重铺设。与郎随转侧。
与郎随转侧。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东坡引·其六》藤席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凉舒适的寝具画面。"滑如霜薤叶",形象地刻画了藤席表面的光滑质感,如同霜后的新薤叶片般冰凉而柔滑;"细似湘纹节"则进一步描绘了藤席编织的精细,仿佛湘水波纹般细致入微。
"琉璃黄映消肌雪",运用比喻,形容藤席的黄色犹如琉璃般晶莹,能映照出肌肤的白皙,暗示了其对肌肤的呵护作用。接下来的"匡床凭拂拭",表达了主人公对藤席的珍爱,轻轻擦拭,生怕损伤。
"孤眠此夜,偏生欹仄",通过写主人公独自一人在夜晚难以安睡,突显了藤席带来的不适感,与前文的舒适形成对比,增添了情感深度。"较不似昨宵宁贴",表达了今夜辗转反侧,不如昨晚的宁静和贴身。
最后两句"思量几度重铺设。与郎随转侧",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思绪,她反复思考是否需要重新摆放藤席,以适应自己和伴侣的睡眠姿势,体现出对伴侣的体贴和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藤席的独特感受和对生活的细腻体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