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秋晖静,穿松石路微。
山川起幽兴,杖屦款高扉。
白首偶成趣,素怀欣未违。
故园今草棘,飘泊几时归。
傍晚秋晖静,穿松石路微。
山川起幽兴,杖屦款高扉。
白首偶成趣,素怀欣未违。
故园今草棘,飘泊几时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宁静画面,诗人穿行在松树间的小路上,体验着大自然的幽深之美。山川之间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而杖屦(手持拐杖,脚穿草屦)与高大的门扉相呼应,展示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白首偶成趣"一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乐趣,而"素怀欣未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心境一直保持着赞赏之情。然而,随后"故园今草棘"一句转换了氛围,表明诗人所珍视的旧日风光已经被杂草和荆棘所覆盖,这种对比更深化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归根之地的渴望。
最后,"飘泊几时归"则是诗人内心的呐喊,表达了对于久居异乡、无定所的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于家园的深切思念。这一句也成为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流露出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归属感的渴求。
南明石像世称奇,人说嘉州具体微。
大小何烦较吴蜀,法身无处不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