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秋色正纷纶,灵草葳蕤吐绿茵。
喜见小山招隐客,同㩦角里避秦人。
彤云偃盖低初住,玉露金茎濯更新。
何事沅湘问空谷,阶前三秀自相亲。
萧斋秋色正纷纶,灵草葳蕤吐绿茵。
喜见小山招隐客,同㩦角里避秦人。
彤云偃盖低初住,玉露金茎濯更新。
何事沅湘问空谷,阶前三秀自相亲。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静谧之景,诗人身处萧斋,观赏着纷繁的秋色,灵草在绿茵中茂盛生长,生机勃勃。诗人欣喜地发现小山之中,仿佛有隐士招引,与他一同逃离尘世,避居于秦地。彤云低垂,玉露金茎,皆是自然界的清新与纯净,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人以沅湘之水的空谷回响,比喻内心深处的感慨,但更强调的是阶前三秀的自相亲近,寓意着心灵的和谐与自我慰藉。整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