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踏莎行·其四》
《踏莎行·其四》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词  词牌: 踏莎行

松偃成阴,荷香去暑。过溪似是东林路。

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

北马依风,凉蝉咽暮。城门半带东陵圃。

江南不是米元晖,无人更得沧洲趣。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踏莎行(其四)》。从这短小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清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

“松偃成阴,荷香去暑。”这里描绘了一幅夏日的宁静画面,松树的枝叶交织成浓荫,为人们提供了避暑的凉爽之地。而荷花在炎热中散发着清新的香气,驱走了夏季的燥热。

“过溪似是东林路。”诗人通过溪水的流动,似乎听到了遥远的东林路径的声音,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的某种情感或者记忆的回响。

“不知宿昔有谁来,寺门同听催诗雨。”这两句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不知道在此之前,有哪些人曾经来到这里,而现在,只能与寺门共同聆听那似乎能够激发灵感的雨声。

“北马依风,凉蝉咽暮。”这里描写了一幅边塞的秋日景象,北来的战马随着风的方向缓缓行进,而蝉虫在傍晚时分发出清脆的声音,带来了一丝凉意。

“城门半带东陵圃。”这句诗则展示了一个城市边缘的画面,可能是一处园圃,它紧邻着东陵,给人一种既有城市繁华又有田园风光的感觉。

最后两句,“江南不是米元晖, 无人更得沧洲趣。”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怀念或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在这片江南之地,如果没有了那个叫米元晖的人,那么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享受到那份属于沧洲的乐趣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和个人记忆的巧妙穿插,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文学才华。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谢和诗

窗外家僮遽疾呼,开门满幅把明珠。

惊回一觉无聊梦,犹有寒灯守药炉。

(0)

偶书净信院壁

系舟曾访远公庐,游屐重来一纪馀。

惟有湖山如往日,懒将前事问禽鱼。

(0)

玉山道中

一年三过东津桥,千仞碧峰寒玉标。

古木影随山轿落,早梅香拂使旌飘。

群氓习俗敦昭代,景佑神灵□□霄。

此去闽关悬鸟道,长安虽远日非遥。

(0)

道中口占·其二

空山古寺里,斋宿值冬晴。

尘嚣一何寂,心境两俱清。

砌月晓霜色,松风夜籁鸣。

语阑人未寝,孤馆伴灯青。

(0)

咏怀

一夔方佐舜,二公还相周。

三杰从高祖,四皓屈留侯。

五龙翔日边,六逸啸溪头。

七贤傲竹林,八仙隐糟丘。

九老山中卧,十友方外游。

百鍊竟不变,千载存风流。

名节良足贵,万事真悠悠。

(0)

何茂宏茂恭携酒见过复侑以诗次韵一首

薄云漏朝曦,积雨霁中夏。

白波涵磬湖,清影漾茆舍。

轮蹄绝还往,文史富閒暇。

畏友有机云,英标凛王谢。

喜寻范张约,偕命嵇吕驾。

岂徒贵密迩,聊亦重姻娅。

戏彩膝才容,亦好草可藉。

瓦碗荐溪毛,竹箸羞鸡炙。

剧谈掌屡抵,粝食咽亦下。

晚凉过古刹,明月耀脩架。

蒲团语上方,篝火耿良夜。

凌晨一瘦藤,支径双不借。

长啸陟云岭,清吟探石罅。

嵚岑近明目,湍激深没胯。

别袂余力掺,归鞍子佣跨。

何时许重临,倒屣肃邀迓。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