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凌紫巘联》
《挽凌紫巘联》全文
清 / 曾国藩   形式: 对联

曰归曰归指故乡,岂期露宿风餐,便为异域招魂客;

有弟有弟今诗伯,从此孤儿寡妇,付与天涯急难人。

(0)
鉴赏

此联《挽凌紫巘联》由晚清名臣曾国藩所撰,其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充分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生前贡献的肯定。

上联“曰归曰归指故乡,岂期露宿风餐,便为异域招魂客”,以“曰归”开篇,表达了对逝者回归故土的期待,然而“岂期”一词转折,暗示了现实与期望之间的落差,逝者未能如愿返回故乡,只能在异乡成为“招魂客”,形象地描绘出逝者生前漂泊他乡、命运多舛的境遇,同时也寄托了对逝者灵魂得以安息的祝愿。

下联“有弟有弟今诗伯,从此孤儿寡妇,付与天涯急难人”,则转向对逝者生前身份和成就的追忆。称逝者为“诗伯”,不仅赞誉其文学才华,更体现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后两句“从此孤儿寡妇,付与天涯急难人”,则揭示了逝者生前可能留下的家庭困境和社会责任。通过这一描述,联语不仅哀悼了逝者,也表达了对逝者身后遗孤寡妇的关怀,以及对逝者在困难时刻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肯定。

整体而言,《挽凌紫巘联》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寓意,既是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也是对其生前贡献的崇高评价,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哀思与敬意的独特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曾国藩

曾国藩
朝代:清   字:伯函   号:涤生   籍贯: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   生辰: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猜你喜欢

长相思

风飕飕,雨飕飕,风雨凄凄若九秋,酿成千斛愁。

花事休,春事休,漫把花枝插满头,劝春须少留。

(0)

无题

槐映高楼柳映墀,风来唯有鹊先知。

长应别殿黄昏后,记得金富妒宠时。

(0)

题竹木石图·其一

凌霜傲雪无人问,拂水梢云意自闲。

愿就姮娥借明月,卧看鸾凤舞空山。

(0)

正月十六日奉皇帝即位于新京郊天礼成改元康德·其一

三王家天下,传子以相继。

秦政称一统,二世至万世。

生民立之君,道在仁与义。

仁义自无争,岂为一家计。

苟以力假仁,上下必征利。

举世治此学,自谓巧且智。

日居争敚中,孰能救其弊。

(0)

吴仲珺求题王忍堪书册

一见忍堪字,皎然在目前。

同舟下京口,弹指四十年。

北固山头酒,江波照悽妍。

巽翁独知此,俯仰皆重泉。

伯符志不遂,吾分当弃捐。

(0)

五月十七日

子藏不复见,万事已云毕。

我如魂之游,犹然视白日。

幽明均一逝,何者为真实。

一棺已入土,馀地足同穴。

地下恐无知,生存独难别。

行时畏回顾,扫榻留虚室。

去来定何归,放歌聊作达。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