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盘陀石,山中不记春。
地看无一亩,客坐仅千人。
云护平如砥,苔封厚似茵。
祖筵从座设,欢会在逡巡。
林下盘陀石,山中不记春。
地看无一亩,客坐仅千人。
云护平如砥,苔封厚似茵。
祖筵从座设,欢会在逡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林下盘陀石”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静的森林之中,盘旋的石头仿佛是大自然的天然艺术品,静静地躺在林间,引人遐想。接着,“山中不记春”一句,既是对山林四季更迭不易察觉的描述,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哲思,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经验的短暂。
“地看无一亩,客坐仅千人”则进一步强调了空间的辽阔与聚集的有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在如此广阔的自然面前,人类的存在虽小却能聚集成群,共享这一刻的欢聚。接下来的“云护平如砥,苔封厚似茵”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云层覆盖大地的宁静和平整,以及苔藓覆盖地面的丰富与生机,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最后,“祖筵从座设,欢会在逡巡”点明了场景的性质——一场聚会或宴席。通过“祖筵”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也暗示了这场聚会的庄重与传统。而“欢会在逡巡”则描绘了人们在享受聚会的同时,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期待,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与和谐的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聚会场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可月湖边送战舸,长啸便欲凌清波。
好风吹帆如去马,鼠曹若可双手把。
青天无云水初涨,一山两山浮水上。
平生胆意少羁束,叩舷长歌心益壮。
生平诵书口啾啾,何似一日观沧流。
厖眉太史足重茧,尽驱百怪归笔头。
群公楚楚皆人物,我亦自忘布衣拙。
恢谐莫续济川君,可无一诗记明月。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缇管一阳生。
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
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寰海澄清。
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
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
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香迎晓白。看烟佩霞绡,弄妆金谷。
倦倚画阑,无语情深娇足。
云拥瑶房翠暖,绣帐卷、东风倾国。
半捻愁红,念旧游、凝伫兰翘,瑞鸾低舞庭绿。
犹想沈香亭北。人醉里,芳笔曾题新曲。
自剪露痕,移取春归华屋。
丝障银屏静掩,悄未许、莺窥蝶宿。
绛蜡良宵,酒半阑、重绕鸳机,醉靥争妍红玉。
六桥春浪暖,涨桃雨、鳜初肥。
正短棹轻蓑,牵筒荇带,萦网莼丝。依稀。
岸红溯远,漾仙舟、误入武陵溪。
何处金刀脍玉,画船傍柳频催。芳堤。渐满斜晖。
舟叶乱、浪花飞。听暮榔声合,鸥沈暗渚,鹭起烟矶。
忘机。夜深浪静,任烟寒、自载月明归。
三十六鳞过却,素笺不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