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坡谪英州以书语所善衲子曰戒和尚又疏脱矣读之有感》
《东坡谪英州以书语所善衲子曰戒和尚又疏脱矣读之有感》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律诗

东坡夙世乃戒老,次律前身为永师。

一念参差成此错,百忧钟萃使知非。

我生已约渡南海,今日岂知还北归。

从今莫打这鼓笛,必竟是事终由谁。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对苏轼被贬至英州一事的感慨之作。诗中充满了对苏轼命运的同情与深思。

首句“东坡夙世乃戒老”,借用佛教中的“宿世”概念,暗示苏轼在前世可能已有预知老年的智慧或教训,引出对苏轼晚年命运的思考。接下来,“次律前身为永师”,进一步将苏轼与僧侣联系起来,暗示其前世可能与佛教有关,为后文的“戒和尚”埋下伏笔。

“一念参差成此错,百忧钟萃使知非”,这两句表达了对苏轼命运转折的惋惜和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苏轼的一时之念导致了错误的决定,而各种忧虑汇聚,让他认识到错误所在。这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蕴含着对人生抉择的深刻洞察。

“我生已约渡南海,今日岂知还北归”,诗人通过自述,表达了对苏轼被贬至遥远南方的同情,同时也暗含对苏轼最终返回北方的惊讶和不解,反映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最后,“从今莫打这鼓笛,必毕竟是事终由谁”,诗人劝告苏轼,今后不要再纠结于过去的错误,因为一切终究是由命运决定的。这句话既是对苏轼的安慰,也是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强调了面对命运时的豁达与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轼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命运捉弄的深刻理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态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汪禹乂吴膺之李鸣卿吴虎臣朱道光邬汝翼诸子集斋中得杯字

摄山采药始能回,邗上繁华尚欲开。

卷幔烟霞千嶂落,挥毫宾客五湖来。

清言已下高斋榻,斜日还衔浊酒杯。

奇字自惭无可问,悬知三径长莓苔。

(0)

丁卯九月十七日同汪山人黄中舍集杨汝德园赏菊是日牡丹忽开一花江北深秋未见寒色然亦异矣为纪一诗

江上园林片片霜,君家暖艳照山房。

似怜傲吏归彭泽,故遣佳人出洛阳。

绕院三千黄蛱蝶,临池七十紫鸳鸯。

淮南宾客逢今日,歌吹宁辞送百觞。

(0)

送王内翰绍传请告还琼州省觐

梅花岭上有秦台,万里南征作赋才。

乘传路寻铜柱去,趋庭人自玉堂来。

天边渺渺龙楼迥,海上冥冥蜃阁开。

紬史名家谁健笔,北扉持橐待君回。

(0)

郭山人游囊杂咏六首·其三衲

山僧赠衲衣,旧是稻田样。

石床不解眠,夜礼天坛上。

(0)

广陵怀古二十首·其二邗沟

何年杨子江,直过山阳渎。

千秋霸气孤,眇眇原臣目。

(0)

题石庵图

三峰曾削出,一室此为尊。

箭栝初通路,琅玕尚满园。

斋应题雪浪,铭自勒云门。

载酒人能至,宁辞问字繁。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