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毛监察秋日登明远楼作》
《和毛监察秋日登明远楼作》全文
明 / 边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古今河岳兴文地,晴霁登临壮此楼。

沙海碧云偏趁日,桂林清露忽惊秋。

玉衡冰鉴堪谁并,紫燕龙媒正尔求。

解道草茅先许国,几人能抱范公忧。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望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感慨。首联“古今河岳兴文地,晴霁登临壮此楼”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时节,以“古今”、“河岳”、“兴文地”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融的宏大背景,而“晴霁”与“壮此楼”的搭配,则生动描绘了晴朗天气中登楼远眺的壮丽景象。

颔联“沙海碧云偏趁日,桂林清露忽惊秋”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投向远方,以“沙海”、“碧云”、“日”、“桂林”、“清露”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的秋日图景。阳光下的沙漠与天空中的白云相互映衬,而桂林的清露则在不经意间透露出秋天的气息,细腻地捕捉了季节变换的微妙之处。

颈联“玉衡冰鉴堪谁并,紫燕龙媒正尔求”转而抒发个人情感与志向。这里运用了“玉衡”、“冰鉴”、“紫燕”、“龙媒”等象征性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格与卓越才能的追求,以及渴望得到认可与赏识的心态。同时,“堪谁并”与“正尔求”形成了对比,既体现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也流露出对实现理想抱负的迫切愿望。

尾联“解道草茅先许国,几人能抱范公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通过引用“草茅”这一比喻,强调自己虽身处民间,但心系国家,愿意为国效力。而“范公忧”则暗指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诗人以此自比,表明自己愿意像范仲淹一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担忧,展现出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

作者介绍
边贡

边贡
朝代:明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市)   生辰:1476 ~1532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猜你喜欢

岁暮

岁暮少欢愉,况复婴病苦。

闭门每厌客,幸此连日雨。

寒炉火复焰,乃若相媚妩。

披衣坐壁角,妙处时一暏。

风声耿初夜,有句或未吐。

还书问故人,可复一笑许。

(0)

赠人四首·其二

昔年曾侍老姑傍,诲我全身只退藏。

长恐风流便疏远,子犹他日及升堂。

(0)

会稽初秋四首·其四

病来每有居山兴,老去初无住世心。

三尺枯桐无旧谱,始知三叹有遗音。

(0)

会稽初秋四首·其一

今来留滞浙河东,想见闽山荔子红。

虽有故人家在彼,可无方便托西风。

(0)

送范师厚宣谕四川

老境侵寻久废诗,送君宁复似当时。

虺隤病马犹长路,偃蹇寒松只旧枝。

想得山川瞻使节,便令父老识家规。

圣朝本意惟宽大,网漏吞舟始合宜。

(0)

寄题暨尚卿双莲亭

异亩同颖久未出,双觡共抵复何物。

今君何以得此花,和气所致无他术。

双莲共蒂中连理,相映同心出秋水。

秋水池塘晓自凉,双莲中含风露香。

飞燕姊妺不相妒,并骋逸艳来昭阳。

自然容质见高韵,不必粉黛呈新妆。

君家孝友闻近县,故使奇祥眼中见。

一洗东南战斗尘,小人知之亦革面。

我来崎岖山岭间,忽闻双莲能解颜。

请君更画作图看,毋使恶木讥彫残。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姜宸英 珠帘秀 高崇文 丁立诚 皇甫谧 曾允元 张巡 源乾曜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