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寻芳绕曲溪,百花丛处乱高低。
闻歌似在花间语,不是桃源路亦迷。
仙洞寻芳绕曲溪,百花丛处乱高低。
闻歌似在花间语,不是桃源路亦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泛舟的雅致画面,诗人与友人一同游于佛滘,直至清溪,沿途所见所感皆入诗中。首句“仙洞寻芳绕曲溪”,以“仙洞”喻指清幽之地,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探寻之心。“百花丛处乱高低”,生动描绘了秋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却又杂乱无章,展现出自然界的丰富与多样。
接着,“闻歌似在花间语”,诗人通过听觉感受,将歌声与花间语声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仿佛歌声与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诗的意境美。最后,“不是桃源路亦迷”,以“桃源”典故,暗示虽然身处美景之中,但并非世外桃源,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向往。
整体而言,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泛舟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邃的思考。
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
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
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
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
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
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
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
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
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
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
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
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
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
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
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
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
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
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
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
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
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
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
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
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
随取而足,其谁与争。
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
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
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罗浮高》【明·陈政】罗浮山高高,莫知其纪极。矗然以孤峙,去天才咫尺。云霞变态不可名,掩映长留万古青。势侔五岳通勾曲,四远相望如在目。潜蒸二气作甘霖,万物沾濡生意足。三千六百丈,四百十二峰。鸟飞尚不过,兽迹岂能穷。专奇擅胜夺神力,巧成妙设亏天工。我曾试一登,绝顶凌天风。彼沧溟之深若停潦,诸山俯视犹蚁封。罗浮山,镇兹东南何崔嵬。罗山止其所,浮山海上来。罗耶浮耶终莫辨,荒唐流说谁亲见。轩辕遗迹已成空,葛洪丹灶封苔藓。但见石楼隐隐势若仙,铁桥斗绝难夤缘。瀑布垂流三千仞,湖波直与海潮连。璇房七十二,玲珑曲折天然异。亚虎巡山不咥人,越鸡五距飞还止。罗浮之山足游娱,有林可樵溪可渔。羡君住近山之麓,襟带云霞水竹居。良田负郭课僮耕,既看东作又西成。得禾酿作酒如渑,颓然醉倒复还醒。推窗便对罗浮青,白云英英水泠泠。云英英以怡情,水泠泠以濯缨。随取而足,其谁与争。罗浮之山,钟灵孕秀,不在君身在君后。凤毛已见薄青云,事业终当媲古人。乡园南望九千里,为忆罗浮歌送君。
https://shici.929r.com/shici/ddk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