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王信伯先生·其一》
《挽王信伯先生·其一》全文
宋 / 杨邦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

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

吾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

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

(0)
注释
伊洛:伊水和洛水,古代中国的两条重要河流。
渊微:深奥微妙的道理。
发扬:传播发扬。
东吴: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指有学问的人。
贤望:贤能的声望。
西观:西部的藏书阁或图书馆。
旧书藏:古老的书籍收藏。
吾党:我们这一派系。
斯文:指文化和学术。
宁复:哪里还会有。
门士:弟子,门生。
恸:悲痛。
新冈:新的陵墓,暗指去世。
翻译
我曾在伊水和洛水边亲耳聆听大道,深奥的道理依赖于人们的传播发扬。
东吴之地的贤人声望极高,古老的书籍在西部的藏书阁中珍藏。
我们的群体将何处安身,这深厚的文化难道真的会消亡?
宏大的气象何时能再见,门徒们在新的陵墓前悲痛哀悼。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邦弼所作,名为《挽王信伯先生(其一)》。诗中的语言典雅,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逝者的怀念和尊崇之情。

"伊洛亲闻道,渊微赖发扬"两句表达了对逝者学问深厚、品德高尚的赞誉,其中“伊洛”指的是古代哲人伊尹、洛阳的周公旦,他们以智慧和仁德著称。"渊微"形容道理深奥微妙,"赖发扬"则表示后世仰赖其学说与精神得以传承。

接下来的"东吴贤望重,西观旧书藏"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学问之广博和对古籍的珍视。"东吴"通常指代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这里借指南宋文化教育中心;"西观"则可能是指某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学府,强调逝者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

"吾党将安放,斯文岂遂亡"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去世后,他们共同所属的学术团体可能会因此而受损害、学问传承出现断裂的担忧。"斯文"指的是逝者的文章和学说,"岂遂亡"则是担心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随着逝者一起消失。

最后两句"堂堂宁复见,门士恸新冈"抒发了作者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以及对逝者墓地的描绘。这里的“堂堂”形容逝者的声望和学问,"宁复见"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逝者的愿望,但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悲凉;"门士恸新冈"则描绘了逝者墓地的凄凉景象,以及其门生(即学生)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学问和品德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和对文化传承可能中断的忧虑。

作者介绍

杨邦弼
朝代:宋

建宁浦城人,徙家居吴,字良佐。杨亿四世孙。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调通判信州,寻以大理卿改湖南漕,迁秘书丞、著作佐郎。两迁礼部,官至起居郎、中书舍人。尝从王蘋游,探研理学。
猜你喜欢

五草堂诗·其四独耕草堂

汉主宸游下石城,当途不辍陇头耕。

侍臣立马惊馀论,野老驱牛隐姓名。

湖海变迁朝日在,桑田澹荡晚烟生。

何期外史探奇甚,独倚沧浪望玉京。

(0)

重过古氏山亭

群峰朝涌碧云西,云绕山亭水绕堤。

漫道习池客再至,那堪郑驿酒频携。

朱楼隐映松阴合,翠壁斜侵竹露低。

自是尘寰多古意,何须重向武陵迷。

(0)

汝南赵良弼顷以中丞出抚荆襄遂南至于衡岳望予于岭外因使使讯焉且示近作及先后见梦诸篇予乃掇其略和之凡得四首聊以寄怀云尔·其一

问君别时三十侵,而我行年不动心。

我今半百君强仕,倏然两地成孤吟。

雷起大泽春云暗,蝉鸣高树秋山深。

安得鼓翅凌风去,洞庭仙乐闻空音。

(0)

光山小驻至麻城道中答山中故人

山城十日渡江干,不是悠悠恋一官。

世事犹闻贾傅泪,交游未厌贡生冠。

溪田漠漠通泉细,竹舍阴阴带雾寒。

若效耦耕空避世,平生幽意讵应难。

(0)

送毛明府之鄱阳

茂邑推名宰,天朝宠俊髦。

茧丝知有戒,制锦讵辞劳。

循传元东汉,明经本大毛。

人疑三代直,地接九江皋。

盘错才能振,驱驰膂力牢。

凌虚合霄汉,涉险利波涛。

长路风烟积,孤怀殿陛高。

春云弥宇宙,秋月见纤毫。

彭泽空栽柳,河阳耻种桃。

弦歌听已遍,山水念同袍。

(0)

金台晓雪图赠萧侍御

天际六花飞,空山乱鸟稀。

轻沾梁苑席,细洒洛城扉。

玉马祥初见,铜驼气渐微。

袁生何处卧,王子此时归。

对月怀青女,因风想宓妃。

徘徊怜霰集,珍重托霜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