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何曾病,是病因问有。
两眼对两眼,世医咸拱手。
居士何曾病,是病因问有。
两眼对两眼,世医咸拱手。
这首诗名为《文殊问疾赞》,作者为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诗中以居士自比,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疾病困扰的境地。"居士何曾病",意指居士(即修行者或有德行的人)并未真正患病,暗示其内心宁静,不被外界所扰。"是病因问有",进一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并非身体疾病,而是源于对疾病的询问和关注,这反而可能成为内心的负担。
"两眼对两眼,世医咸拱手",通过描绘居士与世俗医生的眼神交流,形象地刻画出两者之间的隔阂。居士的洞察力和内在智慧使得世间庸医面对他的问题都显得无从下手,只能拱手表示无法解答。这既体现了居士的高深境界,也暗含了对世间医术局限性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禅宗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越,以及对真正健康的追求。
忠信薄于礼,道德如追蠡。
将除愚乱因,应向薄华洗。
万有生于无,万无归一柢。
昔之得一者,仁义犹稊米。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体。道隐无名,德至无声。
若昧若谷,乃冲乃盈。冲气为和,万物以成。
知足之足,无寡无倾。牖窥天见,郊却马鸣。
损之又损,无为无行。百姓之心,圣人之情。
民注耳目,圣浑聪明。十三生死地,出死而入生。
死生犹断绝,何况辱与荣。
前之大笑者,毋为乱首惊。
夫惟道德贞,以为天下正。
青山谁点注,颇忆化工劳。
夜雨终宵浥,朝风竟日搔。
飞烟千岫折,洒液万峰韬。
能使光华远,良由气格高。
星岩舒异彩,月洞洗清毫。
阴黝初回湎,阳和始散醪。
鬅鬙遥髻合,娭眇细眉绸。
贮雾依微翠,驱云向葛轇。
芳林滋润甲,碧草动霜毛。
平楚方摇色,冥凌几浃膏。
闻香思在谷,被径想渐皋。
自得幽怀许,翻惊世眼遭。
相看如有素,玄对每难褒。
目极伤心处,羁人正读骚。